海马的人工养殖与发展前景

2024-4-2 04:10|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87| 评论: 0

摘要:   海马为浅海小型鱼类,是一种名贵的海洋药物,素有"南方人参"之称,具有、强心催生、舒筋活络、去痰散结、消炎退热、去痛止血之功效。由于海马医疗保健功效显著,用途广,国内外需求量很大,仅依靠海洋捕捞获得远 ...

  海马为浅海小型鱼类,是一种名贵的海洋药物,素有"南方人参"之称,具有、强心催生、舒筋活络、去痰散结、消炎退热、去痛止血之功效。由于海马医疗保健功效显著,用途广,国内外需求量很大,仅依靠海洋捕捞获得远不能满足国内外日益发展的医药保健事业的需要。据介绍,仅内地和香港、台湾地区及新加坡,每年消耗的海马就达1600万左右。海马除直接用于治病外,还用于制造各种药品和保健品,我国出口的海马类药品,原料大部分靠进口。因此海马被国家列为重点发展的"南药"品种。海马生长快,繁殖力强,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养殖品种。现国内有些地方已开展人工养殖,但养殖技术还不完善,对海马的生物学特性和养殖技术还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

  海马隶属硬骨鱼纲、辐鱼亚纲、海龙鱼目、海龙鱼科、海马亚科的一属。海马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及温带沿海,沿海均有分布,南海种类较多。全世界海马约30种,我国已知有6种,分别是斑海马、大海马、日本海马、刺海马、克氏海马和冠海马,其中大海马和斑海马体形较大,生长较快,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较高,倍受市场青睐,是我国的主要养殖品种,有些地区亦养殖日本海马。

  一、海马的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海马的外部形态,各种之间大同小异。海马体侧扁弯曲,头部似马头,腹部明显突出。躯干部由10-13节骨环组成,头与躯干成一大钝角或直角。头顶部具冠状突起,冠端具小棘。吻呈管状,口小位于吻端。尾部细长呈四棱形,向腹面卷曲,无腹鳍和尾鳍。雄海马尾部腹面具有一育儿囊。

  斑海马体长一般为10-17厘米,吻管短,体侧背方第1、4、7节棱棘基部各有一黑色圆斑,故称三斑海马,这是分辨本种的主要特征。

  大海马体形粗壮,体长12-23.5厘米,腹部较膨大、头与躯体近似直角。口小,吻管长,第1、4、7节棱棘较发达。

  日本海马体形较小,体长为4.5-9厘米,吻管短小,腹部较膨大。体上各环以背侧棱棘发达,骨环节突棘上有树枝状线状物。

  2、生活习性:海马喜栖于藻丛或海韭菜繁生的潮下带海区。性甚懒惰,常以卷曲的尾部缠附于海藻的茎枝上,或倒挂于漂浮着的海藻或其它物体上,随波逐流。海马游泳速度慢,抗敌害能力差,因此体色常随栖息环境而改变。骨环节常长出树枝状物,以迷惑敌害生物,起到保护自身的作用。

  海马幼体适温范围在22-30℃,适水温为25-29℃。水温高于30℃或低于22℃,幼体难以生存。成体适温范围较广,一般在12-32℃,水温逐渐下降至14℃,还可以看到海马的摄食活动,水温下降到12℃以下时,便基本停止摄食。

  海马为广盐性鱼类,在10-30‰之间均能生活,初生苗对盐度适应能力差,一般要求盐度在15-22‰。长时间处于低盐度环境中,亲海马不能正常繁殖。

  海马对水中溶氧的需求量在4毫克/升以上,若低于3毫克/升,海马陷于缺氧状态,食欲减弱,浮头、呼吸加快而发声,以至乱撞,沉底死亡。

  海马适宜的光照范围在3000-5000勒克斯。光线太弱,不利于海马的活动和摄食。但也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光线太强,藻类大量繁殖,常会引起各种疾病。海马有趋光性,尤其幼苗较易趋光集群,由此可造成局部缺氧引起死亡。

  二、海马的人工养殖

  1、场地选择。选择风浪小,水质良好,容易取水和排水的海岸边。附近的海区能饵料的供给,特别是桡足类和小杂虾等天然活体饵料充足,种类多样。目前养殖海马采用了多种方式,如网箱、聚酯纤维水槽(2×3×1.2米)、土池、水泥池和适合家庭养殖的水缸(1-2立方米),广泛的是采用水泥池养殖。水泥池规格一般面积5-20平方米,深度1-1.2米,并设置进排水口和虹吸设施。水泥池可建在室内和室外,室外水池要配备遮光设施,防止夏季烈日曝晒引起水温骤升和暴雨冲刷。水池中要放置一些海藻或细竹枝编成的小竹架,供海马歇息。

  2、供水设施。育苗养殖用水要求水质清新、害生物,有淡水水源,可以随时调节海水盐度,育苗季节海水比重调节在1.010-1.020,尤其初生苗至一个月内要求温度、盐度稳定,因此可建几个备用水池。备用水池的水温应与育苗水池水温相近,换水时温差不超过2℃。养殖期间要求水温控制在20-30℃,海水比重在1.005-1.027,透明度在35厘米左右,pH值的适宜范围为7.0-8.5,溶解氧在4%以上。根据养殖经验,沉淀后的海水比使用细砂层过滤海水育苗效果好,流水养殖比静水养殖效果好,同样的水质条件,室外水池比室内好。但室外海马养殖要适当遮荫,避免烈日直射。换水一般2天一次,夏季高温期增至每天1-2次,并尽量选择在早晨和傍晚,此时水温不致于过高,越冬期4-6天换水一次。

  3、放苗密度。幼苗对水温变化敏感,如果是从外地买回的苗种,放苗时,将苗种连同塑料袋放于水中静置1-3小时,待苗种袋内外水温趋于平衡后,解开扎口,顺风放苗。放苗密度:体长4厘米的幼苗一般放苗500尾·立方米;体长6厘米的个体放苗300尾·立方米;性成熟后的个体放苗30-50尾·立方米。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