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茵病是多种海水养殖鱼类为常见的一种细菌性疾病、涉科、阂科、纯科、珍科及砰蝶类等都有可能患病受害。自咖2001年以来,我市为全国水产养殖病害砰、蝶鱼类及虾类测报单位,在测报调查中,多次发现测报鱼类患有弧茵病,引起色苗及成色不同程度的死亡。此病如防治不及时,发病速度较快,危害很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病状 弧茵病的典型症状是以体表形成溃疡为特征的,因此,又称为细菌性溃疡病,其病状随病鱼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较为共同的病状是:发病初期体表部分褪色,随后充血或出血(其中绍基部和缩膜为明显),鳞片脱落,形成溃疡;有的肛门、眼球突出,眼内出血或眼球变白混浊。患病牙鲜色肠道白浊,腹部膨胀。解剖病色,肝、脾、肾等内脏充血、肿大;肠道发炎、充血,肠粘膜组织腐烂脱落,肠内有黄色粘液。 二、病原 病原为弧茵属(vibrio)中的某些种类,多数病例鉴定为经弧茵,也有的属副溶血弧茵。茵体为短杆状,稍有弯曲,两端圆形,大小为0.5-0.9x1—3微米,以极端单鞭毛运动,革兰氏阴性。 三、判诊 从患病鱼外部症状及内部器官的病变可作出初步判诊,通过镜检病灶组织要看到大量具有活力并稍弯曲的短杆状细菌。确诊可用硫代硫酸胆盐蔗糖琼脂培养基进行快速鉴别性培养与病原茵鉴定,但要注意低水温期此病常与粘细菌病并发,弧茵或为继发性感染。 四、流行规律 弧茵病多见于夏季高水温期,也有发生于晚秋或冬季的低水温期,发病适宜水温一般在18摄氏度以上,每年6月中旬到10月中旬为流行李节。此病除随水温变化外,还与养殖池水质量、饵料质量、放养密度及操作管理措施等方面有着密切关系。如果水质欠佳、池底污浊、饵料质量低劣,放养密度过大,操作不当,造成色体损伤等,都极易引起发病。 五、预防 1、保持良好的水质和养殖环境,投喂优质饵料;全程 2、操作管理措施要科学合理,避免损伤色体,发现伤鱼应及时用淡水或浓盐水浸洗体表。发现病、死鱼要及时清除,对已发病池塘应采取隔离措施; 3、养殖密度不宜过大,同池色规格尽可能整齐; 4、每10—15天投喂抗茵素药饵1-2次(拌饵方法、药量与治疗相同) 六、治疗 1、用抗菌素(金雷案、盐酸土雷案)制成药饵,视病情连续投喂5——8天,用量每天每千克鱼重用药50——80mg; 2、用磺胺类药物(磺胺嚷睫、磺胺甲基嚷睫)制成药饵,视病情连续投喂5—10天,用量每天每m轻重用药100-200mg; 3、在投喂药饵的同时,另用1ppm含有效氯30%左右消毒剂全池均匀泼洒,每天一次,连续泼洒2——3天,效果更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