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越冬鱼的成活率

2024-3-28 00:08|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88| 评论: 0

摘要:   越冬鱼成活率低,其死亡原因往往是水体严重缺氧,越冬鱼规格小、御寒能力弱,拉网捕捞时机械损伤和管理不善等引起。针对以上原因,其预防措施应是: 选好越冬池塘 要背风向阳,保水性好,鱼种池面积3—5亩,成鱼 ...

  越冬鱼成活率低,其死亡原因往往是水体严重缺氧,越冬鱼规格小、御寒能力弱,拉网捕捞时机械损伤和管理不善等引起。针对以上原因,其预防措施应是: 选好越冬池塘 要背风向阳,保水性好,鱼种池面积3—5亩,成鱼塘面积5—10亩以上,排灌水方便,南方池塘水深2—3米,北方池塘结冰后水位也要保持2米,有条件的可选择有温泉水的池塘(对保护热带、亚热带鱼类过冬为有利)。 培育大规格鱼种过冬 鱼种过冬规格在12厘米以上。转入秋季时,应合理投喂营养丰富的精饲料,便于育肥育壮,积蓄能量,防寒过冬。若是养殖成鱼(达不到上市规格或想转入第二年春节后疏市季节出售者),也应投喂充足的含有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饲料,培育肥壮准备过冬。 培肥水质适时投放 入冬前,池塘要作适当清整,清塘消毒,培好水质。一亩塘水深1米用生石灰100公斤化水泼洒,再用茶麸60—75公斤(捣碎泡水24小时后)泼洒。生石灰可中和酸性,提高PH值改良水质,释放营养素茶麸可杀灭野杂鱼,药性过后,可培育丰富的浮游生物,同时也是鱼类喜吃的营养饵料。水质消毒后,亩塘施放发过酵的有机肥500公斤,培肥水质,使鱼种落塘后即可摄食丰富的饵料。另外就是掌握好放养时间。投放太早,水温高,鱼类活动频繁,耗氧和耗体能较大;投放太晚,天气寒冷,操作拉网可损伤鱼体表,易感染水霉病,会造成大批量死亡。所以,一般选择在11月中旬,水温在12℃—15℃时并塘改养。 合理放养 以培育鲢鳙鱼为主的可使主养鱼种占70%,搭配30%草鱼种:以培育草鱼种为主的可使主养鱼种占70%,搭配鲢鳙鱼种:若是罗非,土鲮、鲤、鲫等底层鱼类,就不互相混养,因为相互的食性大同小异,当然也可混养20%的鲢鳙鱼种滤食浮游生物,作调节水质用。一般亩放10厘米以上的适种3万—5万尾,无水源补充的死水塘亩放1万-1.2万尾或更少。如果是成鱼养殖,一般亩放300公斤不能上市的成鱼,也可捕捞多少(以尾数计)放回多少,捕什么,放什么,保持鱼口、品种相对稳定。 抓好越冬管理 ①投饲施肥,鱼类(种)有充足的食料,补充体能增强过冬能力。可隔2—3天按鱼体重量投喂1%精饲料(花生饼、豆饼、米糠之类,样样混合,做到营养互补),选择在中午水温高时投喂,可增加长膘和增强抗寒体能。②做好肥水过冬。每7—10天亩施发过酵的人畜粪肥水500公斤,或亩施尿素2.5公斤,磷肥5公斤,以培育浮游生物饵料,除供鱼类摄食外,还可增强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加水中溶氧,达到肥水保温增温。如果在北方地区,要敲冰眼施化肥,冰眼大小,1米见光,用沙布袋各吊上1公斤化肥,让它慢慢溶解于水中,培育浮游植物,达到增氧目的。要定期灌注新水,排放老水,增加溶氧量,淡化有毒物质,改良养殖水体环境,如是渗漏塘,要及时灌水,保持较深水位,以利过冬。③搞好鱼病防治。每月一次用漂白粉1ppm或亩用生石灰20公斤或敌虫精(按说明使用)化水。全池泼洒,交叉使用,杀菌杀虫,同时每10天投喂一次药饵,可提高鱼体抗病能力。④抓好防寒工作。可在鱼塘背风向阳处水深的地方亩搭防霜棚60—80平方米,可用竹竿夹着3—4寸厚的稻草或尼龙编织布盖在离水面20厘米处,或在塘基四周堆上平时准备好了的草皮泥、禾草等,注意气候广播,一旦寒潮来临时,就点火草皮泥、稻草熏烟,溶化塘面霜水、保护池塘水温。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