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循环水高密度精养鱼是一种、高产养鱼新技术,可比传统的静水养鱼增产1倍左右。其原理是将池塘的静水采用动力设备变成微流水,从而达到调节水质、改善整个池塘的生态环境、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鱼类生长的目的。大面积实践证明,池塘循环水养鱼饲养密度大、成活率高、省饲料、易管理,十分有利于精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颇佳。现将这一技术介绍如下: 一、池塘布局 池塘布局一般可分为两种:双池循环与单池循环。进行循环水养鱼的池塘面积以1500平方米~2500平方米为宜,水深在1.8米左右,池坡1∶1.5。双池循环的两口池塘要求彼此相邻,且在同一水平地势上,否则会影响池塘间的水体交换。单池循环则适应于零星池塘。 二、基础设施 进行双池循环的相邻鱼池,在两口靠近丘埂的长边一端,埂长的1/4~1/3处,安装水泥预制涵管,涵管口径35厘米,用两节1米长的涵管衔接。涵管在第1池的出水口距水面5厘米,在第二池的进水口距水面65厘米,涵管由第1池向第2池倾斜,水流由第1池流向第2池。为防止两池鱼种相互串游和杂物堵塞涵管,应在涵管的进、出水口设置网片作拦鱼栅,分层将18目尼龙网片和8目聚乙烯网片用铁丝扎在涵管口上。主要动力设备为功率2.2千瓦、口径16.7厘米的潜水泵1台,安置在装有涵管的池埂另一端头,水泵莲蓬头安放在第2池中,用绳索悬吊在木桩上,水泵出水管与水面成小于45度夹角,倾斜伸进第1池水中,管口距水底35厘米。 单池循环要在池埂上建筑流水渠道,是用水泥砖砌成明管道,水渠入池塘的进水口要安装口径为35厘米的水泥涵管,涵管口距水面75厘米。涵管的对角安装动力设备,同样选用2.2千瓦、口径16.7厘米的潜水泵,水泵莲蓬头置于池塘水表面,像双池循环方式一样悬吊,水泵出水管放入水渠中,使抽出的水经池埂上的水渠再流入池埂底层。 三、鱼种放养 放养时间以12月中、下旬为宜。放种前10天~15天排干塘水,每亩用生石灰60公斤~75公斤撒入塘内彻底消毒,杀灭病菌,清野除害。6天~7天后,灌水施肥,一般每亩施腐熟的人畜粪800公斤~1000公斤,利用鱼塘肥水增温,使鱼种安全越冬。 由于各种饲养鱼类活动水层和食性不一样,多品种鱼类混养不仅能使水体得到立体利用,还可使各种饲料得到充分利用。一般每亩可放鱼种1500尾~2000尾,其中鲢、鳙鱼(体长12厘米~13厘米)占40%~50%,团头鲂、鲤、鲫鱼(8厘米~10厘米)和草鱼(15厘米~17厘米)占30%~40%,其他鱼10%~20%。放养前用3%~4%的食盐水浸洗鱼种5分钟~10分钟,或用1×10-5漂白粉和8×10-6硫酸铜浸泡鱼种20分钟~30分钟。 四、饲养管理 1.投料 鱼种在冬季和早春水温较高时并不完全停食,可在晴天中午水温回升时,投喂一定量的蚕蛹、枯饼、糠麸类精料供鱼摄食,促其生长,从3月开始全面投喂饲料。由于池塘循环水养鱼密度大,使用人工配合饲料,以满足鱼类快速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其配方为:蚕蛹、血粉、鱼粉等动物蛋白饲料占8%~10%;豌豆、黄豆、菜籽饼等植物蛋白饲料占30%~40%;玉米、麦麸、米糠等能量饲料占50%~60%;钙、磷等矿物质添加剂2%~3%。一般每天喂3次~5次,每次投喂量掌握在1小时内吃完为宜。同时,投喂适量新鲜可口的青饲料,开始时喂嫩草、浮萍等,以后可喂青草、红薯藤等,投喂量以当天吃完为宜。配合饲料投放在固定的食台上,青饲料投放在用竹或绳圈成的食场内。 2.追肥 应根据肥料种类、当时天气、水温等灵活掌握。追施有机肥一般每隔10天~15天1次,每次每亩施250公斤左右;化肥一般每隔7天~10天1次,每次每亩施尿素1公斤~2公斤、过磷酸钙2公斤~3公斤。当水温低于30℃可多施,反之少施;水色淡多施,水色浓少施。 3.抽水 抽水季节为4月~10月,每天抽水时间在11时~17时之间,这段时间光合作用强,上层水中溶氧饱和时间持续久,进行水体交换效果。一般每天抽2小时~4小时,可改善池塘溶氧分布不匀的状况,活化水质,为鱼类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双池循环由水泵将前一池塘的表层水通过涵管流入后一池塘的底层,如此循环交换。单池循环由水泵抽表层水进入池埂水渠流入池塘底层,池塘上下水体充分交换。通过交换,提高池塘整个水体的溶氧量和营养盐,促进浮游生物优势种群的生长繁殖,丰富水体的天然饵料,提高鱼类对饲料的利用率。同时,还可有效地防止鱼类浮头泛塘。 4.防病 4月~9月鱼病流行期,应每隔半月每亩用生石灰15公斤~25公斤或漂白粉1×10-6~1.3×10-6全池泼洒1次,可有效预防体表鱼病。5月中旬、7月初、8月上旬分别按每100公斤鱼用土霉素1克或磺胺脒(止痢片)10克或呋喃唑酮(痢特灵)0.6克,拌和在饵料中喂鱼,每天1次,连喂5天~7天,可有效预防鱼体内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