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开挖低洼地从事河蟹养殖的农户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但普遍存在新挖蟹池年养殖效益差,相当一部分养殖户严重亏损,其中甚至不乏一些养殖经验丰富的老养殖户。笔者经过跟踪调查,发现今年新挖蟹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帮助广大养殖户提高养殖效益。 一、新挖蟹塘存在问题 1.农药残留严重新挖蟹池在开挖前一般用于种植水稻或棉花作物,种植中大量施用农药,农药会通过一系列的物理、生物等作用残留在土壤里。在雨水的冲刷和浸泡下,残留的农药会从土壤内释放出来,导致河蟹等养殖动物中毒死亡。从河蟹死亡的速度和数量看,分急性和慢性中毒两种情况,在急性中毒中一般一场大雨过后,雨水将田板上残留的大量农药冲刷至环形沟中,水中的农药浓度急剧升高,达到甚至超过河蟹对该药物的致死浓度,出现急性中毒大量死亡,短时间内蟹池内河蟹等养殖动物基本死绝;在慢性中毒中,残留的农药从土壤中逐渐释放出来,虽未达到河蟹等的致死浓度,但已慢性中毒,影响生理机能,随着毒素因子在体内的增加,河蟹因发生功能障碍逐渐死亡,回捕率较低,一般不超过40%;未死亡的河蟹待到上市后,发现规格小、活力差,市场不认可,只能折价销售,养殖效益可想而知。这是新挖蟹池年养殖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 2.养殖设施不配套低洼地的农业基础设施一般是按照种植业要求建设的,开挖成蟹池后养殖户没能力对此进行大规模改造,有些养殖户虽然做了一些改造,但还是不符合水产养殖业的要求,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养殖设施不配套主要表现:一是进排水渠不单独分开且窄、浅,易致使疾病在不同的塘口迅速传播和影响进排水速度,增加水质调控难度;二是电力设施不配套,用水高峰期电压严重不足,无法及时地进排水,增加养殖风险,这是新挖蟹池年养殖效益低下的另一重要原因。 3.底质清瘦青苔滋生新开挖蟹池底质清瘦,土壤缺乏各种营养元素,春季水温较低,肥水难度大,透明度高,大量滋生青苔,同时滋生的青苔大量吸收水体营养,使得水质清瘦,进而制约水草的生长,加上春季水位低,水体难以稳定,易引起河蟹产生应激反应,出现死亡,这是新挖蟹池年养殖效益低下的又一重要原因。 二、解决措施 1.针对新开挖低洼地农药残留,一般在10月底前应将蟹池开挖好后,清除各类杂草,加水至水位,用生石灰按200千克/亩的量浸泡5~7天后,放干水,曝晒7~10天,再按上述方法往复2~3次,直至用扣蟹和虾试水不发生异常后才可放苗。此方法效果明显,今年新开挖的蟹池按照此法操作后,未有因农药残留出现大量死蟹的事例。 2.针对新开挖低洼地养殖设施不配套,一般尽可能将进排水渠分开,并对进排水渠清淤、除草、加深,增加水流量,提高进排水速度,降低因进排水不畅和疾病传播引发的养殖风险:同时每个塘口应配备柴油机和抽水泵,防止因电压不足而发生养殖意外。 3.针对新开蟹池底质清瘦滋生青苔,一般施基肥,基肥用经发酵腐熟后的有机肥按70~75千克/亩施用,而后追肥时应使用化肥,应遵循少量多次原则,同时注意氮磷比平衡,防止水体缺磷,水肥不起来;或是干脆施生物肥,虽成本较高,但肥水效果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