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广东、广西与海南养殖南美白对虾(下简称白对虾)取得了单茬半精养池亩产500公斤、精养池亩产1吨、工厂化养殖亩产3吨的好成绩,经济效益十分可喜。但新近出现的白对虾红体、白斑综合症令不少虾农蒙受了损失。该病的临床症状明显,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达50%以上。据调查数据显示,湛江、珠海斗门等地区该病的发病率较高,且使用各种消毒剂及内服药物均无理想疗效。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试验摸索总结出中西药物结合的方剂,对白对虾的红体、白斑综合症有显著的疗效。 红体综合症 病原:Taura病毒(TSV)。 发病规律及特点:发病白对虾一般体长在6—9厘米居多,发病时间在投苗放养后的30—60天,发病虾池底质老化,水体氨氮及亚硝酸氮浓度过高,池水透明度在30厘米以下。一般气温剧变后的1—2天内,尤其是水温升至28℃以上,易发此病。 症状及危害情况:绝大部分病虾表现为红须、红尾、体色变成茶红色,但今年病虾的症状很多呈隐性,症状不明显,身体部略显灰红色。病虾摄食量减少或不摄食,在水面缓慢游动,随着病情加重数量会渐渐增加。池塘边有少量病虾死亡,慢游病虾捞离水后不久便死亡。部分病虾甲壳与肌肉易分离,有病虾池耗氧量大,易出现缺氧症状。对虾发病后病程极短,从发现病虾到病虾拒食的时间仅仅4—6天,而后转入大量死亡,通常在10天左右之后症状有所减缓,转入慢性死亡阶段,时有死虾发现,一般幼虾易发生急性感染,死亡率高达60%;而成虾则易发生慢性感染,死亡率相对较低,在40%左右。 主要预防措施:虾苗放养前要彻底清塘,在整个养殖阶段,尤其在白对虾养殖的1个月后,应经常采用光合细菌2—5ppm或清水素0·25ppm全池泼洒以改良水质,同时每15天投喂2—4次含有磺胺类、庆大霉素等8种西药与鱼腥草、大黄、黄连等27味中药配伍而成的特制方剂(该方剂由作者自配,下同)的饲料,每5公斤饲料添加100克,还要定期清理池底沉积残饵。 白斑综合症 病原:WSSV病毒。 发病规律:天气闷热、连续阴天、暴雨、虾池中浮游植物大量死亡、池水变清及底质恶化等条件下均易发生此病,发病适宜温度为24—28℃。 症状及危害情况:病虾反应迟钝、不摄食、空胃,病虾甲壳上有白色圆点,以头胸甲处为显著,严重者白点连成白斑。病虾鳃丝发黄,肝胰腺肿大、糜烂,通常在几天内便可发生大量死亡。若水质良好、饲料营养全面,则可维持20多天,死亡进程随着体长的增加而缩短,即大虾的死亡速度高于小虾。死亡率达40%—60%。 主要预防措施:每10天左右采用沸石粉及碘溴海因0·3ppm全池泼洒,彻底改良水质及底质环境;同时每10天投喂含有特制方剂的药饵2—3餐,在每5公斤饲料添加100克。 治疗方法 1、内服疗法:根据笔者配制的方剂,一天用药两次就可达到治疗效果。 2、体外用药:在使用内服药物的同时,进行水质改良,用季胺盐络合碘0·2ppm全池泼洒,隔天用白云石粉改良水质,同时用0·5ppm光合细菌全池泼洒。 问题讨论 1、白对虾红体、白斑综合症是一种毁灭性的虾病,因此广大养殖户必须树立以防为主的观念。杜绝带病毒虾苗的引入是控制白对虾红体、白斑综合症暴发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在疾病流行的季节尽量减少换水量,多采用生物净化水质的措施,避免疾病传染。 2、新型季胺盐——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是目前消毒剂市场中的新型产品,配合络合碘使用,杀菌范围广,对多种病毒、致病菌有显著的杀灭能力;可快速杀灭病原体,起到、无毒、无腐蚀、无刺激的作用,在正常使用下,对人、虾无害,有利于病虾的康复。 3、对于病毒性虾病的治疗,采用本方剂可有效抑制病毒发展。方剂中的西药成分将抑制或杀灭细菌及部分病毒,而中药成分将病虾机体免疫细胞激活,增强机体免疫细胞对病毒、细菌的抵御能力,增强虾体抗病能力,并调节肝胰腺正常生理机能,加强肝胰腺解毒及转化功能,增加摄食量,达到治疗红体、白斑综合症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