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中溶解氧的丰歉直接关系到养殖鱼类的生存。在一定幅度内,鱼类可通过调整呼吸频率与水体溶氧量的变动相适应,保持一定的耗氧水平。在溶氧量降低的情况下,鱼类的呼吸频率增加;反之,鱼类的呼吸频率也会相应减少。但是,鱼类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有一定限度。当水体中的溶氧量过低时,尽管增加呼吸频率,其吸氧量依然不能满足鱼体的生理需要,这样将会导致鱼类“浮头”,甚至死亡(泛池或窒息)。造成鱼类不能维持正常呼吸强度时的溶解氧浓度,称为临界溶氧,不同种类和不同生长阶段的鱼类,其临界溶氧值有差异。鳊的临界溶氧为0.4~0.5毫克/升,鲤为0.2~0.3毫克/升,鲫为0.1毫克/升。一般认为,淡水养殖过程中的临界溶氧在2毫克/升左右,适宜溶氧应高于5毫克/升,冷水性鱼类还要更高(7毫克/升)。保持养鱼池水体含有足够的溶氧量是养殖成功的关键。若测知或预感水体溶氧量降低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向鱼池注入新水或开动增氧机进行人工增氧,对预防鱼类泛池、增强鱼类的食欲、加快生长、增强抵抗力等都有良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