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除池底淤泥 此法可以减少水中杂质的耗氧量和有害气体含量,消除病原体藏身之处,尤其是高产鱼池必须年年清淤。 改造进排水系统 做到进排水系统分开,避免“老水”回灌,防止鱼病交叉传染。 科学调节水质 采用水泵、增氧机等为鱼池增氧。也可用生石灰清塘,定期用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调节水质,消灭和抑制病原生物。 调整养殖品种结构 增加吃食鱼、杂食性鱼的放养比例,以清除残饵,净化水质。如在以养草鱼为主的成鱼塘中混养罗非鱼,利用其食性杂、耐低氧、适应性强的特点提高草鱼成活率及成鱼产量。 调整生产周期 如改鱼种春放为秋放或冬放,改放小规格鱼种为放大规格鱼种等,提高鱼种抗病能力和避开发病高峰期。 改进饲料投喂技术在实行 “四定”投喂的同时,根据鱼的营养要求和摄食变化适当调整。在投喂方式上实行“两头精,中间青”,特别是在鱼病高发期,应以投喂精饲料为主,辅以青饲料,防止鱼发生肠炎病。 改革施肥技术和肥料结构 将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无机肥中氮、磷、钾相结合。高产鱼池基肥可全部施用有机肥,春秋季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施用,夏季可全部施用无机肥。这样,既保持水质肥活,又为肥水鱼提供了丰富的饲料和溶解氧,加快鱼的生长速度,抑制病原菌的生存和繁殖,达到防病的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