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中的溶解氧主要来源于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空气的直接溶人和换水。白天由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般池水中溶解氧含量(简称溶氧量)较高,表层水常常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氧气的第二来源是大气的溶入,即通过气水界面交换而来;此外,换水也能带人溶氧量高的水。入夜后光合作用停止,各种水生生物呼吸和水中有机物质的分解而大量耗氧,使水体中的溶氧量下降。在养殖密度大、水温高时,投饵量大、浮游生物繁殖旺盛,对氧气的消耗也增大,常常要开启增氧机来维持水中的溶氧量平衡。 池塘水体中的溶解氧分布与变化情况实际上是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不断作用和变化的结果。一般池塘溶解氧的分布和变化规律是:白天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通常在14~15时溶氧量达最高,而黎明时分溶氧量最低;底层由于光照不足,所以溶氧量较低,然而由于上、下层水体温差造成水的对流或分子扩散的作用,底层水的溶解氧含量也会提升,但如果池塘水太深,底层水的溶解氧含量就很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