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出血性水肿病

2024-3-20 23:38|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143| 评论: 0

摘要:   (1)病因:由细菌感染引起。   (2)症状:病鱼体表泛黄,粘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呈圆形孔洞;腹部膨大,肛门、外翻;头部充血,背鳍肿大,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甚至腹部自胸鳍到腹鳍纵裂,胆 ...

  (1)病因:由细菌感染引起。

  (2)症状:病鱼体表泛黄,粘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呈圆形孔洞;腹部膨大,肛门、外翻;头部充血,背鳍肿大,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甚至腹部自胸鳍到腹鳍纵裂,胆汁外渗。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冻胶状物,胃、肠内无食,胃苍白,肠内充满黄色浓液,肝脏土黄色,脾脏坏死,肾脏上有霉黑点。

  (3)流行情况:该病在苗种或成鱼养殖期间危害,尤其在苗种培育过程中较为流行,死亡率高达80%。高温季节,该病暴发且来势猛,蔓延快。

  (4)疾病控制技术:养殖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水质情况,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溶解氧含量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适当降低鱼苗的放养密度;疾病发生后,每天进行水体消毒1次,连续3天。同时,在每公斤饲料中添加0.6~0.7克的四环素制成药饵进行投喂,每天1次,连续3天;在投喂鱼肉浆时,每天应到饵料中添加1%的食盐。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