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先养水,养水先养底”。前面部分我们经常听到,也在实践。但后面部分却鲜有人提及,也就是说我们的养殖户只知道水的重要性却不知道水又是由底来决定的。不同的底质决定不同的水质,就像茶和茶叶的关系。“新塘旺三年”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一样的水源和管理为什么新塘能旺三年? 就是因为这个新塘有一个无过多污染、无过多腐殖质、无过多氧债的新底。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我们广大养殖户应该如何对待池塘的底质,近期,笔者现场聆听了一次林文辉老师关于池塘底质与水质的知识讲座,并结合自己多年在市场上的所见所闻以及与客户交流中得到的经验,总结了关于如何正确看待池塘底质问题的若干细节干货,与大家分享。 底质处理一 现状一:部分养殖户在休耕期会对池塘进行传统的简单晾晒和泼洒生石灰,他们认为那是为了消毒和杀灭杂鱼; 现状二:有养殖户反映他们几乎每年都会出现“泛塘”死鱼现象,鱼一年比一年难养,无论用什么饲料料比都是越来越高。 现状三:某些养殖户经常会二年或好几年都不休耕,原因是他们认为休耕是在浪费时间,而且辛苦。 池塘底质主要由腐殖质、残饵、死亡的藻类、各种矿物质、原生物以及微生物等组成。当新塘连续耕作几年后,池塘底质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对池塘的生产造成危害。 例如,某种矿物质过多会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影响水质的总碱度、总硬度;死亡的藻类会分泌藻毒素影响鱼类的生长;腐殖质、残饵等的分解会消耗氧气造成水体缺氧,等等。国内外经验告诉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池塘休耕期间对池塘进行修复和改良以克服连作障碍。 修复改良方法 一、清除污泥和推塘翻新。池塘养殖时间长了,底部会沉积大量腐殖质、残饵等有机物质形成的氧债。处理的简单方法是直接清除掉,清除污泥的厚度一般在10~15CM。另外,重新推塘可以让池塘有个新底,但成本较高。 二、彻底干燥。把池塘水处理干后进行暴晒干燥,让池塘底部泥土充分进行氧化、充氧。干燥过后保持一定的水分,有利于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 三、翻耕和破碎。用工具把池塘底泥翻耕,并进行破碎处理,让养殖期间被还原的矿物质尽可能与空气接触并氧化,使土壤微生物获得充分氧气。这是池塘土壤修复的方法。 四、用碳酸钙碱化和化肥调整。 高产的池塘底质必须符合以下指标: pH值6.5~~7.5 磷>60ppm 碳/氮10~15 可交换钙200~300ppm 检测池塘底质的ph值、交换酸度、还原指数、有机物含量、N、P、K、Ca、S等相关指标,再根据结果使用石灰碱化(碱化石灰的用量有相关数据可查)。另外对土壤营养素进行调节,有机物高的池塘施无机肥,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有机物低的池塘施有机肥,强化有机物质的积累。 五、微生物修复。 根据土壤的检测数据采用相应的微生物种群和制剂对土壤进行修复。也可以以干燥期间从池塘底部表层取来的有机物作为底物,进行微生物培养,然后再接种回池塘底部以优化池塘底部的微生物种群。 六、植物修复。 休耕期间对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来说,有效的解毒方法是在池塘里种植特定的植物(通常为草类和蔬菜类)。植物种植后期要用干燥的方法让其死亡再清理或埋入土中闷烧避免二次污染。 七、热处理。 热处理方法常见的是用稻草热熏。即把稻草捆扎埋在土壤中闷烧或铺在池塘底部焚烧。另一种方法是煤气热处理。直接用煤气装置喷烧土壤。 热处理的作用有: ①提高土壤的氧化态——有些物质需要高温氧化。 ②碱化土壤、补充钾肥——稻草灰作肥料。 ③杀死不良生物——直接烧死。 ④改善土壤团粒结构以及提高“地温”——对鱼类生长好。 八、有条件的还可以将池塘底部土壤整平、压实。这样做一方面便于操作,另一方面是避免土壤过于松散造成增氧机所引起的水流对底部的侵蚀。 池塘休耕期的修复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决定着新一造鱼的收成。 底质处理二 现状一:有个别养殖户在长期的养殖过程中得出经验说,连续晴天不断几天喂鱼后要停料一天,否则鱼类会出现厌食现象。 现状二:这几年罗非鱼的养殖户们都觉得罗非鱼养殖越来越难,原因是链球菌等鱼病横行,某些养殖户认为这跟我们所处的气候越来越恶劣有关。 现状三:春夏季节,黄颡鱼“花身”严重,据说有80%甚至更多的存塘成鱼都有这种现象。 池塘底质处理的第二个阶段是在养殖期间利用晴天对池塘的动底。有些养殖户可能会很难理解:为什么要在晴天这种大好天气处理底质而不是在阴雨天呢?晴天是鱼类生长的时间,不是应该大量投料让鱼赶紧生长吗?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阴雨天或者天气转变才会导致鱼类的发病! 而事实却不是这样,鱼类的发病的内在原因都是由于晴天处理的不好,天气转变仅仅是外部诱因而已。这里就涉及到一个我们很少听到的概念:晴天的潜在风险。大晴天的会有什么样的风险?这些风险又是怎么造成的? 、晴天太阳辐射强烈,风力弱,水体容易形成分层。分层的水体极易造成鱼类的缺氧。 第二、晴天光合作用强烈,表层水体溶解氧过饱和而逸出,氧气逸出碳量就会增加,从而增加氧债。 第三、天气好,投喂量大,饲料残留多、鱼类排出的粪便也多,滤食性鱼类吸收不了,进一步增加氧债。 第四、晴天光合作用强,藻类生长速度快,爆发蓝藻。蓝藻生长需要吸收微量元素,导致微量元素消耗过大以至缺失。 第五、晴天藻类容易老化,出现倒藻现象,产生藻毒素。 换一种说法就是,在晴天,由于光合作用强,池塘容易快速积累极耗氧的残饵、粪便、还有死亡的藻类和其他毒性物质。另一边,由于藻类的死亡令能量输入中断微生物消失,生态紊乱,链球菌等病原细菌滋生,寄生虫开始大量繁殖。 所有这些,一旦晴天过后碰上刮风、下雨、降温等外因导致水体不正常流转,就会造成水层严重缺氧,鱼体染病,可以诱发整个池塘生态系统的瞬间瘫痪,鱼类死亡。 知道了风险的存在,晴天底质的危害,也了解了其中的原理,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应对的方法就是:在多开增氧机的情况下勤动底!动底,顾名思义就是翻动底质的意思。 动底的目的,一方面是争取在天气转变之前,翻动底质,通过强烈的光合作用辅以增氧设备输入氧气尽可能地还原耗氧因子,有效防止毒素(如硫化氢)的产生,从而避免天气转变后的恶果发生。 另一方面,通过翻动底质释放底部微量元素,提高藻类的生产力,降低氨氮,增加天然饵料。反过来,藻类丰富了,藻类的生态系统稳定了,光合作用的产氧量增加,饲料的利用率得到了提高,也减少了氧债的形成。在动底的过程中,我们还建议养殖户减少饲料投喂量,促进鱼类吃掉水体中过多的菌类及“生物絮团”——有机碎片、矿物质及附着其上的各种生物,既能节省饲料,又可以清理水质。 动底有这样的好处,该如何动底? 一、拖网动底。用拉鱼网像拉鱼一样把底质拉动一遍,从而达到翻动底质的效果。 二、配备涌浪式增氧机。开动涌浪式增氧机可以把池塘底质翻动起来。 三、揇泥。用特制的工具把池塘底质的淤泥揇起水面,与水面富氧层充分混合。 俗话说“拉一次鱼养一造鱼”,意思就是说动一次池塘底质,提高的池塘的生产力能养一造鱼(花白鲢)。既可以提高生产力,也可以还氧债,这就是晴天动底的意义。当然,这些工作都应该在晴天光和作用强烈辅以开动增氧机的情况下进行,原因很明了:氧债还得氧还! 底质的处理 无论是在休耕期还是在养殖期都离不开氧气,因为归根到底池塘底质处理重点是清还氧债,而我们所说的氧债就是必须养氧气还能清除得了的物质。所以,空气中的氧气和水体中的溶解氧是池塘底质处理的关键。能否充分利用氧气关系到水产养殖的成败。 林文辉老师说的好,“道法自然,法无定法”。任何一个水体及其周围的环境都是一个微型生态系统。只有当整个系统稳定了,水产养殖才能良性发展。“动一发以至全身”,生态系统里面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口塘,也就是说,处理池塘底质也没有固定的方法。池塘底质的处理因地制宜,因塘制宜,池塘底质的改善和修复是养殖进入高科技时代的标志。只有底质处理好了水质就容易控制了,鱼也就好养了,收成也就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