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模式是在我国台湾养虾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合养殖斑节对虾。近年引入我国湛江地区,福建厦门市同安区。实践证明此模式不仅产量高,1/15公顷产量可达500千克以上。也具有一定的防病功能,目前正在南方兴起,其特点有: (1)池塘面积2/3-l公顷,水深1.5米左右,方形或近圆形,池底平坦、光整。 (2)必须设海水沉淀池,面积为养虾水体的1/3以上。海水在此池经过72小时以上的沉淀或经消毒处理后再使用。 (3)池内均装有水车式增氧机,强力增氧,并使池水旋转流动,将池内的残饵、虾粪等旋至池子中央,保持池内四周有清净的良好摄食、休息区域,所以使池内始终保持一个水质优良的环境。 (4)彻底清淤消毒,养过虾的池底应将污泥彻底清除干净,并用漂白粉消毒全池。 (5)放养健康的大虾苗(2-3厘米),密度30-50尾/米2。 (6)保持池水的透明度在30-40厘米,使pH稳定在8-8.5之间,溶解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中后期除投饵后停止1小时增氧外,昼夜开机打水。一般不换水,必要时日换水量不超过10%左右,避免环境条件的较大变化。定期投放农用石灰,以稳定酸碱度。 (7)投喂优质配合饲料,量足而无剩余,后期也可投鲜活饵料。 (8)合理使用消毒剂,控制病原体数量,但不能破坏微生态平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