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造虾养殖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024-3-16 17:59|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131| 评论: 0

摘要:   1、沿岸水质富营养化   大规模发展对虾养殖已经有30年了,由于养殖废水未经处理,便排放到海区,使近海淤积的有机物越来越多,沿岸水域富营养化日益严重。   2、池塘的污染   虾塘经过若干造或数年养殖后 ...

  1、沿岸水质富营养化

  大规模发展对虾养殖已经有30年了,由于养殖废水未经处理,便排放到海区,使近海淤积的有机物越来越多,沿岸水域富营养化日益严重。

  2、池塘的污染

  虾塘经过若干造或数年养殖后,由于未能彻底清淤,池底积累的污泥是病原的滋生地,病原生物大量繁殖,是发病的祸根。它们通过各方面的途径,传播到水体中大量繁殖,使对虾发病逐年频繁加重。同时,在对虾密集养殖区,往往进排水系统不分家,交叉感染,一旦个别虾池得病,便会造成大片虾池受到感染。

  3、种苗质量差

  南美白对虾亲虾来源两方面,一是境外进口,二是采集国内养殖的亲虾。因为育苗场需要亲虾数量大,采购未能把好亲虾质量、规格关。检疫又不严格,即使部分带有病原的亲虾也未检出。亲虾进育苗场后,强化培育不符合要求,从营养、密度、水质等规范化管理操作来说,很多育苗场仅为粗养。亲虾重要的活饵料——沙蚕,由于价格高,育苗场用其它的饵料代替,使亲虾生殖细胞不能充分发育,影响到孵化、幼体发育,育出的虾苗质量也较差。

  育苗过程有的育苗场追求利润化,为了降低成本,简化工序、节约成本,少用活饵料多用代用饲料,如开口的优良饵料——骨条藻、角毛藻等单胞藻,虾苗培育中后期的主要饵料——卤虫幼体,都不用或少用;而用各种进口或国产的人工微囊颗粒饲料代替,育出的虾苗质量明显下降,抗病能力差,养成中容易发生疾病。

  4、人为因素

  虾池清污消毒不严格、不彻底、放虾苗密度过大、前期饲料质量不佳,投料过量,水质、藻相调控措施不理想、防病措施不得力等等。未能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贻误疾病防治,引起疾病的发生和蔓延。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