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水产养殖生产的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密度大幅度提高,品种和活体在地区之间的流动更加频繁,使养殖的水产动物疾病传播日益加剧。鱼病是养鱼的大敌,科学选用药物,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治鱼病,而且还能对鱼类调节代谢、促进生长、消化吸收、协调体内机制起着很大作用。但是任何一种药物都不能包治百病,如果使用不当,不仅不能防治疾病,甚至还可能使疾病加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下面结合近几年的实际经验,简单谈谈对鱼病防治及用药的粗浅看法。 一、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 首先要看季节,不同的季节发病原因也有所不同,要根据气候特点来诊断鱼病的起因。4-9月份是鱼类生长的旺季,也是鱼病高发期,一方面要想方设法提高鱼类生长速度,另一方面也要搞好鱼病防治工作,提高养鱼成活率。因此,4-9月份要每月用药一次预防疾病发生。 鱼病发生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细菌性疾病,另一种是寄生虫疾病。细菌性疾病用漂白粉、氯杀威、二氧化氯等杀菌药物治疗效果较好。寄生虫疾病用虫无踪、杀虫灵等灭虫药物治疗。只有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对症下药”,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选择药物的原则 合理用药首先在于正确选择药物,在鱼病防治中可选择的药物来源很广,但一定要用正规厂家生产的渔药,对药物选择应看其“三效”(、、长效)和“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近年来,有的养殖户在鱼病用药过程中忽视了一些细节,导致了不必要的损失。 对药物的主要性能要了解,质量要。如漂白粉容易受潮分解,使用时要测定其有效氯含量后再进行配药。硫酸铜溶解时水温不要超过60℃。硫酸亚铁应是透明的淡绿色晶状体,易潮解生成黄棕色硫酸铁,失去药用价值。少数养鱼者用过期的渔药,想达到治疗目的,殊不知过期渔药有效成分多已分解,而有毒物质明显增加,往往造成大量渔药、鱼种中毒死亡。 三、合理用药 鱼病防治药物用量过小,不能发挥消灭病原体的作用,用量过大,又可致使鱼类中毒死亡。因此,必须严格掌握药物的用量,疾病较轻或预防用药的鱼,可用剂量的下限,疾病较重的鱼应用剂量的上线,几种鱼病并发时应选对其中比较严重的一种病使用药物。用药24小时内,要随时注意鱼群动态,发现异常应立即加注新水抢救。泼洒药物时应从上风处逐步向下风处进行,从鱼池的外部向内部或从内部向外部均匀泼洒,目的是使池塘中的药物浓度均匀。泼洒药物时不能同时投喂饵料,先喂食,以免影响鱼类摄食。鱼在浮头时,不应全池泼施药,否则会引起鱼的大批死亡。用药应在晴天上午9:00—10:00或下午16:00-17:00用药,避开中午阳光直射时间,阴天在中午12:00-13:00时用药。 药物在混合使用时要谨慎,如漂白粉、硫酸铜均不能与生石灰同时使用。药物要充分溶解后才能使用,要避免单一用药,轮换用药,综和预防。多次使用的药液要在每次浸洗后添加一些药物,以有效浓度,浸洗后的药液不能倒入鱼池。内服药液要针对各种鱼的生活习性,选用有较强粘性的浮性饵料或沉性饵料药物防治鱼病,浮性饵料可用米糠、麸皮拌药,沉性饵料可用菜饼粉或豆饼粉拌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