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淡水池塘丁桂鱼养殖技术

2024-3-14 04:39|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74| 评论: 0

摘要:   丁桂鱼又名欧洲丁桂鱼、金鲑鱼、丁鲑鱼、须桂鱼、丁穗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丁桂属,是我国各地近年引进养殖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该鱼共有绿、黄、蓝、白等多种表现色,因此有黄丁桂和绿丁桂、蓝丁桂 ...

  丁桂鱼又名欧洲丁桂鱼、金鲑鱼、丁鲑鱼、须桂鱼、丁穗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丁桂属,是我国各地近年引进养殖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该鱼共有绿、黄、蓝、白等多种表现色,因此有黄丁桂和绿丁桂、蓝丁桂和白丁桂之称。此鱼形态优美,体形略呈圆筒形,身体披极端细小而致密的鳞片。既是鱼中食用佳肴,又是养殖、观赏、垂钓。

  丁桂鱼是温水性杂食鱼类,苗种有来源,养殖技术简便,摄食配合饲料,生长速度快,营养价值高,市场行情看好。适合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养殖,是一个极有发展前途的优良品种。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丁桂鱼体较高,侧扁,腹部圆,尾柄的高度比尾柄的长度略小。头较短,口小,端位,口角有一对很短的须。眼中等大,位于头侧正中轴之稍上方,眼间稍隆起,颊部窄。鳞细小,排列非常紧密,侧线直。背鳍短且呈圆形,无硬刺,起点在腹鳍之稍后。尾鳍后缘几乎平切,或微凹。体色在水中多呈麦黄色,捕起后很快变灰黑色,体背部淡黄色或黑褐色,腹部灰白,各鳍呈灰黑色。

  2.生活习性丁桂鱼为淡水底栖鱼类。生存水温0.5―41℃,适宜生长水温为22―28℃。PH值7―10。皮肤具有呼吸功能,对水中含氧量变化适应力强,离水可长时间不死亡。

  3.食性丁桂鱼为杂食性,以浮游动物为食,鱼种和成鱼以植物残渣及水生昆虫幼虫为食。在人工养殖过程中,能较好地摄食各种配合饲料。经驯化可集中抢食。肠短,其长度与体长约相等。

  4.生长人工养殖当年幼鱼可达50―80克,2年体重可达300―500克。

  5.繁殖丁桂鱼2―3龄性成熟,通常雄体较雌体成熟为早。可自然产卵,产卵温度为20―26℃。产卵期为5―7月,分批产卵,产出后附于水草上。2―3天可孵化出鱼苗。

  二、鱼种培育

  1.池塘条件培育池以2―3亩为宜。水深1.5米左右。蓄水保持在1.2米左右,池塘四周浅水区有一定的水草为好。要求注、排水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

  2.池塘消毒用常规的方法清塘消毒。用生石灰75千克/亩进行清塘消毒。放养前应施用有机肥,确保有足量的浮游生物作为开口饵料。

  3.鱼苗放养在清塘消毒一周后即可放苗。放养密度一般以体长2―3厘米,2500―5000尾/亩。下塘前用3―4%食盐水浸洗5―8分钟。经三个月的培育可获得全长为12―16厘米的大规格鱼种。

  4.饲养管理饲养初期以摄食浮游动物为主。适量补充人工饲料。前期应投喂一些豆浆、后期经驯食可投喂配合饲料,饲料的粒径应略小于鱼的口径,开始时可用粉料或微粒料,以后改用小粒径料。投饲量约占鱼体量的5%左右,饵料投放在池塘的浅水处,并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体长5厘米以上,可驯食鲫鱼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32―35%,并实行定质、定时、定量、定位投喂。经过3―4个月饲养,鱼种规格可达到30―50克/尾,亩产量达到150―200千克。定期施肥,充足的活饵供应;适时加注新水,定期施用光合细菌,改善水质。

  三、池塘养成鱼

  1.池塘主养

  ①池塘条件:池塘面积3―5亩,东西向,长方形。池中可有少量沉水植物,要求注、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

  ②池塘消毒:以常规方法消毒,用生石灰75千克/亩进行清塘消毒。

  ③鱼种放养:在清塘消毒一周后即可投放鱼种,提倡早放养、早开食、早生长,一般在水温10℃左右进行,亩放体长8―15厘米的丁桂鱼种1000―1500尾。下塘前用3―4%食盐水浸洗5―8分钟。

  ④饲料:投喂含粗蛋白28―32%配合饲料。放养前要施足基肥,饲养期间根据水质、水色,定期施追肥,有机肥和无机肥可结合使用,培养足够的浮游生物。但要注意调节水质,适时加注新水。主养时不宜混养鲤、草、鳙等食物竞争激烈的鱼类,可适量混养鲢鱼。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