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防除害藻技术

2024-3-7 23:44|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158| 评论: 0

摘要:   池塘养鱼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有害藻类,造成水质恶化,影响鱼的生长,甚至引起鱼类中毒死亡,使池塘养殖经济效益明显降低。因此,养殖过程中防除害藻是很关键的,现将其技术作-简述。   l.水绵、双星藻 ...

  池塘养鱼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有害藻类,造成水质恶化,影响鱼的生长,甚至引起鱼类中毒死亡,使池塘养殖经济效益明显降低。因此,养殖过程中防除害藻是很关键的,现将其技术作-简述。

  l.水绵、双星藻、转板藻(俗称青泥)多在天气转暖后,于鱼池浅水处萌发,长成缕缕细丝,底端扎在池底,上端直立水中。当其衰老时断离池底,漂浮水中,形成团团乱丝,鱼苗误入其中往往被缠绕致死。另外,大量的乱丝漂浮在水中,严重影响浮游生物对光能的吸收和水温的提高,阻碍氧气的溶解,并且大量消耗水中的养分,使池水变瘦,影响鱼类的生长。

  防治方法是在放养鱼苗前用生石灰干法清塘,每公顷用生石灰ll25千克。清塘后底质差的池塘每公顷可施有机肥3OOO-45OO千克。水绵等发生后用硫酸铜溶液全池泼酒,使池水呈O.7×lO-6浓度,两日后换l/3新水或每公顷用“扑草净”225O-3OOO克,拌湿土后扬撒于青泥苔上或用草朩灰扬撒于清泥苔上,两日后每公顷用生石灰l5O千克泼酒可进行有效防治。

  2.水网藻,俗称绿丝毛藻,多发生在较肥的浅水鱼池中,因其藻体结集后形如网带,所以幼小的鱼苗误入网中很难复出,被网住的鱼苗因呼吸和摄食困难而死亡。

  防治方法是鱼苗放养前用生石灰干法清塘,每公顷用生石灰lO25千克。如水网藻发生,可用硫酸铜使池水呈l.5×lO-6浓度杀灭,泼酒面积为池塘面积的l/5。

  3.铜绿微囊藻、水华微囊藻(俗称湖靛、铜锈水)多在高温季节发生,特别是在水温28-3O摄氏度、ph值8.O-9.5时生长快,而此时也是鱼类生长较快的季节。其危害有两方面:-是当藻类大量死亡后,其本身含有的蛋白质迅速分解,并产生羟胺及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达到-定浓度后,鱼类就会大量死亡,特别是对上层肥水鱼类的危害更为严重。ニ是当其生长过盛时,使池水缺氧更趋严重,水中溶氧不足而引起鱼大量死亡。这种现象多发生在半夜至清晨池水本身溶氧量很少时,所以极易引起鱼类缺氧死亡。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