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鱼有哪些意义与作用?

2024-2-22 16:42|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77| 评论: 0

摘要:   我国稻田养鱼有2000多年历史。原来主要集中在四川、贵州、湖南、江西、广西等省、自治区的丘陵、山区。到20世纪80年代末全国稻田养鱼面积为79.6万公顷,鱼产量达10万余吨。一般每667平方米鱼产量达到15-25千克, ...

  我国稻田养鱼有2000多年历史。原来主要集中在四川、贵州、湖南、江西、广西等省、自治区的丘陵、山区。到20世纪80年代末全国稻田养鱼面积为79.6万公顷,鱼产量达10万余吨。一般每667平方米鱼产量达到15-25千克,或培养大规格鱼种300-500尾。稻田养鱼地区也由传统的省(区)发展到全国许多地区,养殖技术与方法有了很大改进和提高,如改窄沟为宽沟,改“十”字沟为“回”形沟,改小鱼溜为大鱼溜,改养鲤鱼、卿鱼为多品种混养,改不投饵为适当投饵,使稻田鱼产量每667平方米提高到50-100千克,或培养大规格鱼种1000-3500尾,产稻谷500千克以上,增产10%左右,实现鱼、稻双丰收。我国有稻田25万公顷,其中有相当部分可以结合养鱼,潜力巨大。这对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意义和作用很大。

  从科学上讲,鱼类可吃掉田水中浮游生物和水生昆虫,其中包括水稻害虫和蚊子的幼虫,可减轻水稻害虫危害和预防人类传染病。养草鱼可以吃掉杂草,鱼的活动疏松了土壤,鱼粪又可作为水稻的肥料;稻田中各种生物为鱼类提供了天然饵料,高温季节稻叶遮光起到降温作用。

  总之,鱼稻共生,互惠互利,各得其所,生态循环,良性发展,不但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还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综上所述,我国稻田养鱼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技术提高,理论发展,潜力巨大,意义深远,作用不小,是我国广大农村增加收入比较灵活、易行的养殖方式。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