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鱼的饲养是周年性的,需要按照鱼类季节性生长规律,规范鱼池的日常管理事项。秋末、冬初,当鱼种放养结束后,日常管理随即开始,一直到翌年早春,为鱼类适应池塘环境和进入越冬期,此时的管理,应做好如下事项。 其一,施好基肥,使水质具有一定肥度;冬季天气晴好,在避风、向阳深水区不定期投喂少量精料,以保持鱼的体质。在我国南方冬季不太寒冷,不结冰或部分薄冰,冬季过后鱼体重会略有增长。 其二,池塘防渗、防漏,保持水深(1.5~2米),以利鱼类越冬。我国北方冬季冰封期长,冰厚,下雪多,需适当打冰眼和部分扫雪,以利增氧和观察鱼的动态,安全越冬。 其三,预防鸟害、鼠害。 开春以后,随着水温不断回升,鱼的活动量和摄食不断增强。这个时期的管理主要是当水温回升到10℃以上时,力争早投饵、早开食、早生长,并经常检查鱼的吃食和体重增加状况,适时调整投饵量;观察水质,适当追肥。春季(4~6月份)水温常在25℃左右波动,而且昼夜温差大,水体上下自然交换好,正是鱼类生长旺季。根据鱼的生长,加强管理,不断增加投饵量和施肥量,促进鱼类生长。春夏之交,正是鱼病流行季节,通过管理防鱼病(先杀虫后杀菌)。此阶段,水温上升快,鱼生长快,投饵、施肥多,水质比较肥沃,但常遇寒潮侵袭,在管理中,预防严重浮头和泛塘尤为重要。仲夏(7~8月份)炎热,温度常在30℃以上,有时高达35℃左右,池塘生态环境较差,水质老化,鱼体生长减慢。管理中适当减食,控制施肥,不施或少施有机肥,巧施化肥,经常注入新水,开机增氧改善池塘环境,防止雷暴雨后泛塘,预防细菌、病毒性鱼病流行。入秋(9~n月份)后水温慢慢下降,常在25℃左右波动,昼夜温差增大,池塘环境明显改善,鱼类生长速度又有所加快。本阶段管理与春季基本相同。 不同季节的日常管理都是通过经常性的早、晚巡塘,及时、准确掌握鱼的动态、水质变化、天气情况等诸多方面的具体信息动态,进行科学调控,使鱼与环境和谐相处,以达到既定的饲养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