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池塘养鱼大面积、大范围高产、养殖?

2024-2-21 15:01|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156| 评论: 0

摘要:   尽管单个池塘或小面积、小范围池塘养鱼高产与大面积、大范围池塘养鱼高产、的基本技术相同,但面积大(总面积100~1000公顷)、范围大(一到几个县)则情况有很大不同。正因为这样,单个池塘或小面积、小范围池 ...

  尽管单个池塘或小面积、小范围池塘养鱼高产与大面积、大范围池塘养鱼高产、的基本技术相同,但面积大(总面积100~1000公顷)、范围大(一到几个县)则情况有很大不同。正因为这样,单个池塘或小面积、小范围池塘养鱼高产、的典型各地都有,但大面积、大范围高产、并不普遍。

  为了实现池塘养鱼大面积、大范围高产、,从宏观上必须解决三大问题,即必须走区域发展的道路(具有当地的特色);建立鱼种、饲料和防(病)管三大技术体系;推行技术与社会结合的途径。所谓走区域发展的道路,即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资源状况、技术水平和市场需求确定主养类型、放养方式和产量级别。如我国三北(西北、华北、东北)地区以集约化主养鲤鱼;东北主养鲢鱼、鳙鱼;长三角主养青鱼、草鱼和名、优鱼类;珠三角主养草鱼、鲮鱼和名优鱼类;江汉平原主养草鱼和名优鱼类等。所谓建立鱼种、饲料和防管三大技术体系,即根据主养类型、放养方式和产量级别,建立起相关的鱼种体系、饲料体系和防管体系。如江汉平原鱼种体系,即80%左右的特大规格的鱼种由食用鱼池套养,20%左右的大规格鱼种由占养殖水面6%~7%的鱼种池培养。饲料体系,即由草基鱼塘种植苏丹草、黑麦草和绿肥及优质配合饲料共同组成。这两大体系,全国各地既有共同点但也有很大不同,而防管体系差别不大。

  所谓推行技术与社会结合的途径,即为实现池塘养鱼大面积、大范围高产、既定目标的运行机制。这种运行机制全国都是一样的,简明概括为“一个中心”,即以产量、效益和与之相应的技术体系为中心;“两套网络”,即行政网络和技术网络;“三种动力”,即推动力(行政)、滚动力(技术)和协动力(后勤);“四大要素”,即领导要素、技术要素、投入要素和后勤(供、销)要素。它们的定量关系如表3-9。

  以上运行机制的四个方面是一个互补、协同、相互关联的统一整体,只有形成了统一整体,才能使池塘养鱼大面积、大范围养殖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发展的有序性和效益的性。

  这种运行机制是池塘养鱼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全过程的衔接,体现了技术与社会的紧密结合,协调运行,健康发展。这里值得指出的是这种结合与协调依靠行政和技术两套网络,根据内部生产的不平衡性和外部的市场经济以及特殊情况(灾害等)担当起组织和协调的主作用。这是池塘养鱼大面积、大范围高产、健康发展的关键。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