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追肥 追肥是为了不断补充池水中的营养物质,促进天然饵料生物不断繁殖,满足池鱼摄食。一般每亩水面追用有机肥100-200千克;无机肥10-15千克,以保持池水“肥、活、嫩、爽”。追肥应做到“五看”:一看水色。池水颜色的变化可以反映池水肥瘦和饵料多寡。池水呈黄绿色或茶褐色,表示池水较肥;若呈淡绿色或黄色则为瘦水,应考虑追肥。二看水温。水温高低可以决定肥料的利用率和转化速度。三看天气。追肥选在晴暖天气为好。在雷雨闷热天气或阴雨连绵天气,鱼类频繁浮头期间,应少追或不追肥,否则会导致池水缺氧,引起泛塘现象。四看鱼生长状况。鱼类生长速度和膘肥度与池水中饵料的多寡有关,应定期检查鱼类生长态势。五看池水酸碱度。池水酸碱度宜呈中性(pH值为7左右),太高(超过8)或太低(低于5.5)都不适宜鱼类生长。肥料种类、性质及池塘底质土壤性状对池水pH值高低影响很大,黄土质池塘底或常追无机肥(化肥)容易导致水质偏酸性。故追肥时,要求有机肥与无机肥交替施用,使水中各种营养元素保持平衡。水质偏酸时,可用生石灰加以调节。 二、投饲 投饲贯穿整个养殖生产过程。在混养密放的高产鱼塘中,鱼类能摄取的天然饵料是很少的,必须投喂人工饲料,才能满足池内各种鱼类的摄食要求,实现快速生长。为了降低饲料系数,提高饲料利用率,投饲应做到“四定”和“四看”。 三、调水 五月份,要控制池水深度,采取分期注水措施,即不要一次灌满水,应该由浅到深逐步加入,以提高水温,促进鱼类快速生长,一般10-15天加水1次。水深控制在1.5米左右;总的原则是:小量多次,使水色呈黄绿色或茶褐色,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 四、防病 五月份,鱼类容易患水霉病、烂鳃病、肠炎病、小瓜虫病等,要采取预防措施。寄生虫性疾病常用药物有晶体敌百虫、硫酸铜、食盐等;细菌性疾病可用漂白粉、生石灰等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此外,枫叶、大蒜、五倍子等中草药也是较好的防病治病的药物。与此同时要加强巡塘,避免鸟类、鼠类、水蛇等对鱼类的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