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的抗病能力强,养殖中一般无大病。但是,在饲养中受高温、水质、投料及鱼体表无鳞的特点和渔池中的细菌、寄生虫等影响,也会引起局部感染或患寄生虫病,这就需要提前预防和及时治疗。 一、烂鳃病 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少食或停食。体表无异,鳃丝腐烂并附有污物。 防治方法:1、做好清塘工作,鱼种放养时用5%食盐水浸洗10分钟。2 、治疗以池塘水体消毒为主,每亩水体用二氧化氯1ppm或10%聚维酮碘溶液300-500毫升全池泼洒,连续2~3次均可。3、病情严重时,可在每公斤饵料中添加10%氟苯尼考2-3克或双黄苦参散20-40克(按5%投饵量计算),连喂3-5天。 二、出血性水肿病 鱼体表泛黄,粘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腹部膨大,肛门,鳍基充血、鳍条溃烂,腹腔积水。该病在高温季节暴发,来势凶猛,蔓延迅速。 防治方法: 1、改良水质。养殖期间,应经常加注新水。水质过肥时应及时使用降氨药物或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改善水体环境。高温时增大换水量。 2、发病时,每亩水体用二氧化氯1ppm或10%聚维酮碘溶液300-500毫升全池泼洒,连续2-3次。 3、病症严重的,可每千克饲料添加10%氟苯尼考2-3克或板蓝根大黄散20-30克拌饲内服(按5%投饵量计算),连喂3~5天。 4、加强管理,及时捞出死鱼及病情严重的鱼。 三、肠炎病 鱼独游,腹部膨大,肛门,轻压腹部有黄色粘液流出,食道和肠充血发炎。 防治方法: 1、预防方法:①彻底清塘,鱼种下塘时用5%食盐水浸浴10分钟。②不投霉变食物,活鲜动物性饲料用2~3%的食盐水浸泡或饲料中添加1%的食盐。③每亩水体用有效氯≥25%的漂白粉667-1000克或二氧化氯1ppm全池泼洒,进行消毒。 2、治疗方法:发病时,池塘水体消毒方法同出血性水肿病。内服:在每公斤饲料中添加10%氟苯尼考2-3克或双黄苦参散20-40克(按5%投饵量计算),连喂3~5天。 四、小瓜虫病 病鱼的皮肤、鳍条、鳃上,肉眼可见白色小点状孢囊。病鱼反应迟钝或漂浮在水面。黄颡鱼对小瓜虫有易感染性,发病后出现暴发性死亡。 防治方法: 1、预防:鱼种放养时,可用200~250克/立方米的冰醋酸液浸浴15分钟。 2、治疗:使用辣椒粉和干生姜煮沸半小时后全池泼洒,使用量每亩水深1米用辣椒粉0.5千克,干生姜0.2千克。但需注意,千万不能用硫酸铜或食盐等治疗,不但不能杀灭小瓜虫,反而会引起小瓜虫形成包囊大量繁殖,使鱼的病情恶化。 五、原生虫病 病鱼的鳍条、鳃上粘液增多,反应迟钝,头下尾上或侧卧,严重感染时病鱼有跑马现象。 防治方法: 1、池塘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 2、每亩水体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667克或苦参末667-1000克全池泼洒,水温超过30℃时应适当减量,病情严重者,隔天再用1次。由于黄颡鱼对硫酸铜、硫酸亚铁敏感,使用时要慎重。水质条件和鱼活力差时,可分两次使用,间隔4小时,同时开动增氧机。 六、水霉病 病鱼体表长出“白毛”,严重时可遍布全身。致使病鱼消瘦,直至死亡。主要发生在鱼卵孵化期,或因苗种拉网、运输受伤后引起。 防治方法:预防鱼卵生水霉,可在鱼卵出现眼点前,每天用浓度各为0.04%的小苏打和食盐混和液全池泼洒;使用浓度为10~15毫克/升的福尔马林溶液,全池泼洒也有一定疗效。鱼种或成鱼受伤后引起的水霉病,也可用浓度为10~15毫克/升的福尔马林液全池泼洒。 七、营养性疾病 病鱼肝、胆肿大,肝黄胆黑,个体大的先死。 防治方法:改进配方,提高饲料质量,饲料中粗蛋白含量达到35%以上。饲料中必须添加适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有专用添加剂则更佳。饲料中长期添加生物活性物质,可大大提高黄颡鱼的机体免疫力和生长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