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鲵苗种繁育现状: 大鲵是二类保护动物,其经济价值高,在美食、保健、医药、观赏等方面均具有广泛开发利用的前景,因而颇受社会各界关注。目前面临的现实是大鲵这一珍贵野生资源,主要因为人的因素,尤其是生存环境丧失、栖息地破坏以及过度利用对大鲵生存造成了严重威胁,导致种群急剧下降,分布区成倍缩小,处于濒危状态。在讨论大鲵苗种繁育现状问题之前,作者认为,首先要大声疾呼,要高度重视拯救与保护大鲵的种质资源,因为有“种”才有苗,不然,则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是说大鲵的苗种繁育,首先要从种质资源的源头抓起,要迅速建立大鲵种质资源库与大鲵原种繁育基地,彻底解决大鲵苗种繁育的“种源”问题。当前市场上野生大鲵资源争夺战愈演愈烈,价格飞涨,可见问题的严重性与紧迫性。 大鲵的野生资源。有人估计全国总的蓄积量为5万尾,作者认为真正的野生大鲵仍在大自然中可能未达到5万尾,当然比较切合实际的数有待于深入的调查研究来评估;大鲵的人工繁殖全国每年繁殖量,有人报道为10万尾,作者认为实际上可能不足。根据国内主要人繁点的情况在8万尾左右。 现就大鲵目前的繁育形式其现状分述如下: 1、野生大鲵的自然繁殖、生境破碎,只留地下溶洞与阴河: 大鲵的资源在70年代之前,可谓丰富且分布达17个省市区,而今的状况是除自然保护区有的地方如陕西省太白地区保护比较好外,其它极大部分大鲵原产区凡是人能到达的地方,野生大鲵基本上是消声匿迹,处于“踏遍青山无觅处”,很难看见大鲵的踪迹。大鲵的种群遭到严重破坏,栖息地的生存环境如饵料资源、小鱼、虾等也所剩无几。 现在的野生大鲵繁殖只是生活在石灰岩的溶洞和地下阴河里的大鲵,才得以繁衍生息,但即使深藏于地下山洞,也竟有钻山打洞去粗暴违法捕捉者。目前,根据相关信息与调查得知,国内野生大鲵产苗地得到有效保护的有四川省兴文县大坝镇大鲵洞,每年从洞中涌出大鲵幼苗2000余尾,县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兴文县大鲵驯繁中心(民营企业),现已蓄养大鲵苗种近5000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