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鱼模式促村民创经济效益

2024-2-7 04:00|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106| 评论: 0

摘要:   时下,地处云贵高原边缘的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稻谷进入收获季,而与稻谷同时收获的还有肥美的鲤鱼。稻田养鱼这一传统农耕模式正给当地农民带来一笔额外收入。  今年初的插秧季,三江县良口乡晒江村农民龙彩凤在 ...

  时下,地处云贵高原边缘的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稻谷进入收获季,而与稻谷同时收获的还有肥美的鲤鱼。稻田养鱼这一传统农耕模式正给当地农民带来一笔额外收入。

  今年初的插秧季,三江县良口乡晒江村农民龙彩凤在自家田里放下了鱼苗,现在鲤鱼已经长到约10厘米长。走进村里,龙彩凤正在和乡邻一起在自家稻田捉鱼。她说,这种俗名“禾花鱼”的鲤鱼受到市场欢迎,“在田边销售价格每公斤40元以上,而运到县城每公斤接近60元。”

  稻田养鱼模式促村民创经济效益

  晒江村种稻间养禾花鱼历史悠久,山间汩汩流出的清泉,流入梯田之中,喂养出鲜嫩肥美的禾花鱼。由于田水管理不到位、缺少鱼苗等原因,农户的稻鱼养殖以前仅局限于自给自足,没有形成产业优势。

  地处高寒山区的三江县一年只能收获一季稻谷,产量很低,一直坚守传统农耕的当地农民还有部分生活贫困。而在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的“现代农业”催出农业高产的今天,人们对生态农产品有了更多需求。于是,三江县积极鼓励农民传承侗族地区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农耕模式,通过打造“高山稻鱼”品牌的同时推动生态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今年,三江县整合各部门资金投入700多万元,在良口、八江两个具有种稻养鱼传统的乡按照“百斤鱼、千斤粮”的目标实施种稻养鱼整乡推进示范工程,同时全面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并在插秧时节把230万尾鱼苗免费发放给当地农民,推进示范养殖。

  “在政府部门帮助做农田保水设施之前,稻鱼产量很低,而现在产量已能达到每亩40至50公斤。”晒江村党支部书记陆仲文告诉记者,稻田养鱼示范养殖户目前每亩稻田可以通过养鱼增收1000多元。

  “竞说田家风味美,稻花落后鲤鱼肥。”古诗中不少诗句描绘“鱼稻共生”种养模式。据了解,稻田养鱼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这种“田面种稻,水体养鱼,鱼粪肥田,鱼粮共存”的稻鱼共生系统,更以其古老和独特,于2005年被粮农组织评为五大世界农业遗产之一。

  然而,随着农药、化肥在一些地区加大使用,“鱼稻共生”种养模式正渐渐消失,这一世界农业遗产保护面临尴尬境地。

  “在稻田养鱼时,稻田基本不能打农药、施化肥,我们采用‘诱虫灯’灭虫,用沼气水肥田,这些都是有机物。”陆仲文说,稻鱼养殖让当地农民逐步恢复了传统农耕习俗。

  村民渐渐发现,而今在三江“高山稻鱼”品牌得到越来越多城里人认可之后,还有一些人来到村里高价订购他们生产的无公害稻谷。陆仲文说,很多城里人认为能养出肥美禾花鱼的田里生产的稻谷,才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三江县鼓励恢复“鱼稻共生”传统农耕模式,已逐步显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该县计划加大扶持力度,鼓励更多的侗乡群众恢复稻田养鱼这种传统农耕模式,做好生态文章、致富文章。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