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白鲳养殖中的质量控制经验

2024-2-6 06:23|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113| 评论: 0

摘要:   淡水白鲳学名短盖巨脂鲤,为热带和亚热带鱼类。具有食性广、生长快、病害少、易捕捞、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近年来,养殖过程中缺乏科学管理和质量控制,导致淡水白鲳品质下降,物化成本加大,经济效益不高 ...

  淡水白鲳学名短盖巨脂鲤,为热带和亚热带鱼类。具有食性广、生长快、病害少、易捕捞、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近年来,养殖过程中缺乏科学管理和质量控制,导致淡水白鲳品质下降,物化成本加大,经济效益不高。笔者通过几年来实践,觉得养殖淡水白鲳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质量控制。

  一、池塘养殖条件质量控制淡水白鲳对池塘面积要求不严,面积以5~15亩为宜,池深1.5~2米,池底平坦,无过多淤泥。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优良,进排水系分开,四周无任何污染源。养殖塘口呈长方形,东西走向,不渗漏。池塘需配备增氧机。冬季池塘须清干曝晒至第2年4月15日前后,用生石灰进行清塘。干法清塘,生石灰每亩用量为75千克;湿法清塘,生石灰每亩用量为150千克。鱼种放养前10-15天,将池塘水深调至1.2-1.3米,每亩施腐熟发酵的粪肥200~300千克培水。

  二、鱼种及放养质量控制鱼种要求躯体匀称,背尾饱满,鳞鳍完整无创伤,游动活泼。鱼种运输时尽量采用水质清新、含有机质少、溶氧量高的江河湖库或清洁的池塘水。运输方式可有用塑料袋充氧运输和活水车运输。放养鱼种为越冬鱼种,5月上中旬水温上升到20℃时放养。一是作为搭配鱼种,亩放100~200尾(规格50—100克/尾),到8月中旬一般长至500~1100克/尾。二是作为池塘主养,亩放1000~2000尾,规格需大小搭配,可以分二到三种规格放养,同时配养花鲢鱼200尾、鲫鱼500尾、草鱼40尾。放养前鱼种需用3-5%食盐水消毒10分钟左右下池。

  三、水质质量控制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淡水白鲳养殖的质量和生长。如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则为淡水白鲳养殖提供良好的水环境。鱼种下池后,每隔7天左右加1次新水,至6月中旬水深达1.5米,以后勤补新水,保持水深1.5~2米。7~9月份,坚持每天中午开增氧机1~2小时,15~20天全池泼洒1次生石灰水,每亩用生石灰20~25千克。

  四、饲料投喂质量控制投喂饲料主要是人工配合饲料及鸡肠等下脚料,蛋白质含量25%~35%。鱼种入池后3天进行训食,定期投喂。投喂方式为集中与抛撒相结合。投饲时需先慢后快,即每次喂食慢投诱鱼入场,当鱼群入场上浮水面摄食时,快投多投,鱼食饱成群离场时,应少投。每次投喂控制在半小时左右,以鱼食饱又不过剩为宜。生产中要求抓住6~8月的生长期,适当提高饲料粗蛋白含量,精投细喂,促进生长。进入8月份后,应少投喂鸡肠等下脚料,多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以改善淡水白鲳品质。饲养期间,根据鱼体的生长速度、水温、水质条件和吃食状况决定投饲量。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当天傍晚检查吃食情况,每天记录投喂量。

  五、鱼病防治质量控制淡水白鲳抗病能力强,不易感染疾病,水温在26?C以上时,成活率一般在95%以上。当水温降到20?C以下时幼鱼易患水霉病、小瓜虫病、白皮病等。鱼病防治应遵循“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方针。淡水白鲳对有机磷鱼药较为敏感,当敌百虫浓度达0.2PPM时淡水白鲳即死亡,因此对淡水白鲳来说,敌百虫属于禁止使用的药物。而对硫酸铜、漂白粉鱼药有较大的耐受能力,可以作为鱼病治疗的药物。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