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鲆人工育苗中淀粉卵涡鞭虫病的防治技术

2024-2-2 14:26|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152| 评论: 0

摘要:   一、病原体与症状   病原体为眼点淀粉卵涡鞭虫(AmYJocdinium ocella-rum)。该病原体主要寄生在鱼体的鳃、皮肤和鳍上,刺激病鱼分泌大量粘液,形成白色胞囊将虫体包住,因此肉眼可见有许多小白点,镜检可见白 ...

  一、病原体与症状

  病原体为眼点淀粉卵涡鞭虫(AmYJocdinium ocella-rum)。该病原体主要寄生在鱼体的鳃、皮肤和鳍上,刺激病鱼分泌大量粘液,形成白色胞囊将虫体包住,因此肉眼可见有许多小白点,镜检可见白点在病鱼的组织表面,而且不作运动。寄生鳃部的病鱼在水面漂游或横卧水底,或迅速窜游至水面,再沉入水底。鳃贫血或充血,呈灰白色,有的鳃丝成棍棒状。呼吸加快,鳃盖开闭不规则,不摄食。因身体消瘦,鳃组织严重受损、呼吸困难、窒息或衰竭而死。寄生体表与鱼鳍上的病鱼,被寄生部位充血或出血,鳍条分叉。严重者皮肤溃疡,鳍条腐烂。

  二、流行与危害

  该病是育苗室内危害为严重的疾病之一,适宜水温为18~25℃,生产性养殖流行季节为3~9月,而室内育苗室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此病感染迅速,且传播快、死亡率高。大黄鱼、黑鲵等育苗期间经常发生,以黑鲵为甚。

  三、防治方法

  1.预防方法

  降低育苗池内放养密度。发病时要及时隔离,育苗工具要严格消毒,更不能交替使用。而且要加大换水量,以保持水质清洁。在育苗期间,可定期用二氧化氯浸浴或降低比重,来预防病原体寄生。

  2.治疗方法

  (1)用淡水+含氯消毒剂浸浴,时间一般为3~5分钟,也要视鱼体质、水温等情况而定,隔天1次,连续2~3次。

  (2)用硫酸铜或螯合铜0.8~1.0克/立方米浸浴,时间一般为2小时左右,也可视鱼体质、水温等情况适当延长浸浴时间,隔天再用1次。

  (3)用二氧化氯1~2克/立方米浸浴。时间一般为2小时左右。尔后,再用土霉素等抗生素1~2克/立方米浸浴3~5小时。隔天再1次,连续1个疗程。

  四、小结

  1.上述几种治疗方法中,硫酸铜或螯合铜浸浴效果。浸浴后,通过镜检,结果虫体80%以上都脱落,鱼体成活率大约在70%左右。第(1)方法,虫体脱落大约在50%左右,成活率大约在70%左右;第(3)方法虫体脱落大约在30%左右,成活率大约在80%左右。但使用硫酸铜或螯合铜浸浴后,鱼苗的生长比使用药物前缓慢,而其他两种方法无此情况。

  2.在育苗期间要加大换水量,特别是在20多日龄的时候,采用流水培育。预防时,比重降得越低越好,至少要降至1.010。否则,适得其反。

  3.此病一般在投喂丰年虫或桡足类不久后发生,因此在投喂期间要严格消毒。尤其是刚开始投喂更为重要,丰年虫的残渣要及时清理,同时及时换水保持水质清洁;桡足类投喂之前可用福尔马林20~50毫升/立方米,浸浴3~5分钟左右。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