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有效地使用鱼药要关注以下问题: 一、鱼药分类 目前在养鱼生产上,普遍使用的鱼药大概有以下几类: 1、抗生素——抑制病原菌生长,主要内服; 2、消毒剂、杀菌剂——主要外用; 3、营养剂和代谢改善剂——维生素、矿物质、利胆强肝、造血,全 部是内服; 4、环境改良剂——改良水质和底质; 5、中药、草药。 二、鱼药给药方法 鱼池施药应根据鱼病的病种、病情、养鱼品种、饲养方式、施药目的(是治疗还是预防鱼病)来选择不同的用药方法。主要用药方法有以下七种: (一)全池泼洒法:池塘防治鱼病的常用方法。它是将整个池塘的水体作为施药对象,在正确计算水量的前提下,选择适宜的施药浓度来计算用药量,然后把称量好的药品用水稀释,均匀泼洒到整个池塘的水体,以治疗鱼病。消毒水体比较全面、彻底,缺点是成本较高。所以多应用于高产精养池塘,低产池一般在发生严重鱼病时才使用此方法,而且多使用较廉价的药物。 (二)挂袋法:在投饵台前2~5米呈半圆形区域悬挂药袋4~6个,内装药量以1天之内溶解,不影响鱼前来吃食为原则,可用粗布缝制药袋或直接将小塑料袋包装的药品扎上小眼悬挂使用。此法适用于驯化投喂池塘,防治吃食性鱼类的鱼病,但鱼病后期吃食不好时不宜使用。其优点是节省用药成本,操作方便,对水体的污染小。 (三)浸洗法:在1个容器内(一般用大塑料盆或搪瓷浴盆)配制较高浓度的药液,然后将鱼放入容器内浸洗一定时间后捞出,能杀灭体表和鳃上的病原体。其浸洗时间视鱼类品种、药物种类、浓度、温度灵活掌握。此方法的优点是作用强,疗效高,节省用药量。缺点是不能随时进行,一般在鱼种分池、转塘时使用。 (四)口服法:将药物按饲料的一定比例加入粉料中混合制成颗粒药饵或将药物拌人颗粒饵料投喂。其优点是疗效较彻底,药物浪费少,节省成本。缺点是对病情较重、吃食不好的鱼没有作用。 该方法是目前经常使用的技术手段。 (五)注射法:多用于亲鱼的催产和消炎,一般采用胸腔、腹腔、背部肌肉注射。 (六)涂抹法:用于亲鱼的创口消炎,常使用紫药水或碘酊。 (七)浸沤法:此法一般适用于鱼病预防,简单易行,成本低。方法是在鱼池的上风头将药物(主要是中药、草药或药用树枝叶)成堆或分成数小堆在池水中浸沤,以此来杀灭鱼体外表及池水中的病原体。缺点是不能彻底杀灭病原体。 三、查明病因 不同的鱼病表现不同的症状,但也有些鱼病症状相近或相似。有时存在着一种鱼病有几种病状同时表现出来,如肠炎病有肛门、肠壁充血、鳍条充血等病状;或者一种病状在多种鱼病中都同样出现,如体色发黑、鳍条充血、蛀鳍等这些病状在细菌性赤皮病、打印病、烂鳃病、肠炎病等病中都能见到。所以,发生鱼病时,选症状明显的病鱼,目检外表、鳃丝、内脏器官,取病灶组织用显微镜仔细检查,全面分析,确认病原体,对因下药、对症下药。 四、正确选药 市场上鱼药繁多,要认真筛选药物: (1)疗效显著。一般应选择规范性大厂生产的鱼药,技术力量强,批号生产规范,质量可靠,以减少生产上和经济上的损失。 (2)安全性能好。所用的药物对鱼本身的毒副作用小;对环境的影响小,对人体的健康不构成威胁。使用绿色环保型鱼药。 (3)使用方便。所用的药物操作简便。 (4)经济价廉。但不是越便宜越好,一般以价位中档,质量鱼药为主,获得的性价比。同时要清楚地了解药物对养殖种类的选择性,以及鱼类不同生长阶段对同一药品的反应。若需要几种药物联合使用时,要考虑药物特性,用药的先后顺序,几种药物能否同时施用,可同时使用的药物应分别溶解后使用。 五、准确计算 准确称量药物是治疗鱼病效果好坏的关键之一。对外用药,全池泼洒,要准确计算池水体积,并应考虑到水质特点及当时水温等的影响,如有机质多,水质较肥、pH较小,水温较低时,用量应多些。池水体积的测算要以实有水面和平均水深计算。内服药物的剂量以每千克鱼体摄食到多少药物来表示的,具体计算方法:一是按重量计算。当池塘中大多数鱼摄食旺盛时,按塘鱼的总重量计算较为准确;二是按摄食率计算。当池鱼病情严重或气候不好,导致食欲减退,应根据估算的摄食量计算,以较高比例将药物拌入饵料中,以尚能吃食的病鱼吃到足够的药量。配制药饵时,还应考虑到药物在水中丢失的情况。注意估算塘鱼的存塘量,要考虑到各阶段生长增重的比例,不能以投放鱼种计算药饵的投喂量。 六、合理施药 在鱼病防治中,正确的施药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药效的发挥。根据鱼病的特点和药物的特性分别选择全池泼洒、拌饵内服、悬挂、药浴等方法进行施药。 (一)全池泼洒药物 1、药物的溶解。溶解药物的容器是陶器或木器,不要用金属容器溶解药物,防止药物与金属容器发生化学反应而失去药性或产生毒害物质,容器中先放水后放药,药物要充分溶解,有药渣时要用60目纱布过滤,避免鱼误食中毒。如硫酸铜溶解不充分后,鲤鱼吞食铜量达到400mg/kg,三天后全部死亡。用药前应先投饵后洒药,禁止边洒药边喂食。 2、注意药物的极限浓度。如:鳜鱼对敌百虫、氯化铜等较敏感,0.7毫克/公斤以上(pH小于7)氯化铜也能造成鳜鱼中毒死亡。乌鳢对硫酸亚铁十分过敏。在乌鳢的人工养殖过程中防治鱼病要慎用或不用硫酸亚铁为宜。加州鲈对敌百虫较为敏感,一定要慎用。据试验杀灭蚤幼虫用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要控制在0.3毫克/公斤以下才安全。河蟹对晶体敌百虫、硫酸铜较为敏感,全池泼洒敌百虫应控制在0.3毫克/公斤以下,硫酸铜在0.7毫克/公斤以下较安全。 3、泼药时间。一般在晴天上午11时前或下午3时后进行,夏季高温应避开中午,否则会造成鱼中毒。四是泼洒方法。药量要根据水温、水质、池底质、病鱼的情况作调整,药物泼洒应从上风处向下风顺风泼,目的是使池塘中药的浓度均匀和防止施药者意外中毒。清晨鱼浮头或浮头刚结束时不要用药物(增氧剂除外),阴雨或雷雨天不泼洒药物。 (二)内服药物 1、药饵在水中的稳定性要好。如稳定性不好,药饵入水后会很快散开,病鱼就吃不到足够的药量。 2、投喂药饵的量要计算准确。按鱼体重计算用药量,将鱼药添加在饲料中,药饵的量宁少勿多。一般在投喂后30~40分钟内吃完。如1小时还未吃完,则说明投饵量过多,造成药饵浪费,使病鱼吃不到足够的药量,而且还影响下一顿的吃食。 3、为了使鱼体中药物保持有效浓度,药饵应每天投喂2~4次。 4、内服药饵必须按要求连续投喂一个疗程(一般3~5天或7天)或待鱼停止死亡后,再继续投喂1~2天,不要过早停药。过早停药,鱼体内的病原体容易复发。 5、要注意投喂方法: (1)杀虫的前一天,投饵量应比平时减少些,以病鱼第二天吃足药饵。 (2)药饵要撒均匀,病鱼吃到足够的药饵。反之,假如药饵撒得不均匀,病鱼的摄食能力较差,往往就吃不到足够的药量,甚至吃不到药饵,达不到治病的目的。 (3)将没病的鱼类先喂饱,再投喂药饵,病鱼能吃到足够的药饵。 (4)投喂药饵时,选择风浪较小时投喂,否则,因风浪大,撒在水面的药饵很快被吹到下风处,沉入水底,其他鱼就吃不到足够的药量,在有风浪的情况下,投喂的次数要由一天两次改为一天四次,药饵量也要适当增加,投饵点改为靠近下风口的地方。 七、避免以下几种错误做法 1.长期用药为了使鱼不得病长期不间断地在饵料中添加抗生类药物。这样会使病原菌产生耐药菌株,从而产生抗药性或耐药性,出现药效减弱或完全消失的现象。长期给鱼用药,有些药物会富集鱼体,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 2.见好就收给病鱼用药后,一见鱼的病情好转就停止用药,使病原体消灭不彻底,会更加加重病鱼的病情。一般应持续用药一段时间,防止病情反复。 3.超剂量用药想快速将鱼病治好,给病鱼大剂量或超剂量用药,会形成药害,造成鱼药物中毒甚至大批死亡。 4.频繁更换药物用药二、三次后,见不到显著的疗效,就急于更换另一种药物。任何药物治病都有一个疗程,不了解药物的特性,频繁换药会失去治病时期,甚至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5.随意联合用药当用一种药物治疗鱼病效果不佳时,急于求成,不顾药物的特性,想当然地把几种药物联合使用,形成"拮抗"效应,药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失效,有些甚至产生毒害物质,危害鱼类。如:福尔马林不能与漂白粉、鱼康、鱼安、高锰酸钾、甲基蓝等氧化性药物混用;生石灰不能与漂白粉、鱼康、鱼安、钙、镁类、重金属盐、有机络合物等混用;漂白粉不能与酸类、福尔马林、生石灰等混用;新洁尔灭(铵类表面活性剂)不能与碘、碘化钾、过氧化物、氧化剂合用等。因此,联合用药,应遵照说明书或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使用。 6.使用过期药为了节约投资,将过期鱼药加倍使用,殊不知过期药有效成分多数已经分解,而有毒物质明显增加,往往造成鱼类中毒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