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鳢,也称杂交生鱼,由乌鳢(♂)和斑鳢(♀)杂交获得的后代。杂交鳢有两种:一种是以湖南生鱼为父本、斑鳢为母本的杂交种;一种以山东生鱼为父本、斑鳢为母本的杂交种。前者所产的杂交种野性较低,成活率相对较高,并且在1斤前生长速度较快,为市场主要养殖品种;后者身体修长,卖相好,2斤后生长较快,因而也有一定的养殖市场。 由于杂交鳢具有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野性小、易训食人工配合饲料等优点,已成为珠三角地区鳢科鱼类的主养品种。杂交鳢适应性强,耐低氧,可高密度养殖,亩产可达10000-20000斤。生存水温为0℃~41℃,适水温为26℃~28℃,pH值范围7.0-8.5。10月中旬以来,广东的气温逐渐下降,水体的温度也逐渐降低,生鱼养殖进入了越冬养殖阶段。 2015年上半年,生鱼价格低迷,存塘量大,4-5月份投苗量比往年有所减少,而6-8月份投苗量相比往年有所增加。到了11月份,头批生鱼的亩存塘量已达10000斤以上,旧鱼(14年放苗)亩存塘量也已经在15000斤以上,这么大的亩产量,随着冬季到来温度下降,很容易发生反底死鱼或疾病爆发的现象,因此生鱼的冬季养殖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10月下旬南海、顺德等地已经发生了因为反底导致生鱼大批死亡的现象,损失较大。要做好冬季生鱼的养殖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水质调控 净底调水、肥水过冬。随着生鱼的规格逐渐增大,鱼塘亩存鱼量越来越大,加上每天投喂的饲料达到20-30包,相应的鱼的排泄物也就越多,经过长期的积累,池塘底部的水质已经恶化,水中有机质浓度高,这样的鱼塘管理不善很容易出现反底、疾病的爆发,引发生鱼死亡。很多养殖户采用换水的方法来改善水质,一般10-15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20-30厘米,这样可以缓解水质的恶化,但是由于生鱼每天的摄食量较大,鱼塘底部积累的有机质较多,光靠换水是不行的,还要加强水质的调控。 对于水质较差,藻类不多,水面浑浊,表层有泡沫或气泡的池塘,调水可以采用改善池塘底部环境,氧化塘底有机质,同时泼洒乳酸菌等微生态制剂分解水中的有机质,把藻类培养起来的方法。具体如下: 第1天:碘宝+爽水宝,消毒,氧化底泥。碘宝(聚维酮碘)1瓶1-2亩水面,爽水宝1瓶1-2亩水面,配合氧宝效果更好。 第2天:护水宝+生物净水宝,稳水培藻。护水宝1瓶3-4亩水面,生物净水宝1瓶3-4亩水面,连用2-3天。 对于水质出现黄浊的鱼塘,可以先用护水宝泼洒1次,再用生石灰(10斤/亩)化水泼洒,第2天使用肥水宝+生物净水宝,全塘泼洒。肥水宝1瓶2-3瓶/亩,生物净水宝1瓶2-3亩水面,可以很快把水肥起来。 上述方法在10-12月份使用,这个时期温度变化大,每隔10-15天用1次,可以有效防止反底、倒藻的发生。事实证明,在冬季保持鱼塘肥水,不但可以提高水中溶氧,促进生鱼摄食,还可以减少明年2-3月份生鱼烂身病、水霉病的发生。对于搭冬棚养殖生鱼的情况,上述调水方法同样适用。 二、投喂管理 进入冬季水温逐渐降低,根据以往的记录,12月至次年2月份之间珠三角冬季气温在10-20℃,水温在15-20℃,这个温度范围生鱼是可以摄食的。由于水温较低,鱼体内的消化酶活性降低,延长了对饲料的消化时间,可根据鱼的摄食情况由每天投喂2次调整为每天投喂1次,同时打开增氧机增氧。 增氧机的使用。很多养殖户在喂料前开启增氧机增氧,却不注意在喂料后开启增氧。喂料前开启增氧机可以提高水中溶氧,促进生鱼摄食;喂料后再开启增氧1-2个小时,可以有效促进生鱼对饲料的消化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料比。 对于搭冬棚养殖的情况,水体温度在25℃以上,生鱼可以正常投喂,但也要注意定期内服保健,减少肠胃病的发生。 三、内服保健 为了更好的促进饲料的消化吸收,可以经常拌料内服一些维生素、中草药和微生态制剂。 具体拌料方法为:护肝宝(多维)+正肠宝,护肝宝1包/包料,正肠宝1包/包料,连用2-3天,每月2-3次。可根据鱼的体质适当拌服应激宝(1包/包料)和三黄粉。在越冬期间加强了生鱼的体质,可以有效减少3-4月份因水温剧烈变化而引发的鱼病爆发。 四、疾病防治 秋冬季是寄生虫病的爆发期,这个时候要注意杀虫,如车轮虫等,可以在水温降到20℃时用杀虫药预防性杀虫1次,主要杀灭纤毛虫和蠕虫等,可以避免生鱼感染寄生虫。在这里要注意尽量避免使用硫酸铜等重金属杀虫药物。 与此同时,如果价格合适可以适时卖鱼,减少存塘量,这对于避免集中上市鱼价走低和资金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做到以上几点,生鱼的越冬养殖基本不会出现大的问题。总结起来就是净底培藻、内服保健、预防杀虫、适时出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