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黄河、长江流域地区,淡水鲳的越冬期也需要半年之久,而且由于在高密度、水质不良的越冬池水,它极易发病,因此,必须要有专人管理。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越冬保种的成败。 在我国沿海地区,若水温只能提高到18℃~22℃,可利用咸淡水将盐度保持在5‰~10‰,淡水鲳就不会因低温引起小瓜虫病,可以安全越冬。 若在内地的纯淡水条件下,水温又只能提高到18℃~24℃,那就必须加强药物预防,使用硝酸亚汞和漂白粉,每周1次,交叉使用。也有越冬保种。 在淡水鲳入越冬池后的10天内,每天必须更换池水一次。进水要缓慢,逐渐升温,不能使池水温差过大,使水温保持在25℃~27℃。所以要趁外界水温高时,早进越冬池,如发现死鱼,要及时捞出,优良水质,使鱼类对新的环境容易适应,起捕中受到的轻伤很快得到愈合。 鱼入越冬池4天后,可开始投饵,使用前述亲鱼用的配方,制成的沉性颗粒饲料,同时适当投入新鲜的菜叶、瓜皮或浮萍等。投喂时每次投喂量要少,投喂次数要多,如当日剩饵较多,则次日少喂。 越冬鱼的密度大,池中水质容易败坏,要经常除去池底污物(粪便、残饵)。可用虹吸管的原理吸出,是池底建筑时事先修好排污设备,经常排污,及时捞掉死鱼,适时换水,控制适当光照。池中还可混养一些规格较小的尼罗罗非鱼,使之起到调节水质、生物净化的作用。 经常观察池中鱼类活动和吃食情况。如发现有的鱼经常上浮,背腹露出水面,或者失去平衡、侧浮水面,就要检查鱼体,分析水质、水温情况,捞出病因或病原体,采取措施,消除病情。如在食台(场)上发现残饵很多,说明鱼的食欲减退,这是不正常的预兆,应该立即捞鱼检查,找出原因,及时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