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蚯蚓品种较多,生活环境和喜食饲料也各不相同,所以它们的生活习性也略有差别,但是喜温、喜湿、喜暗、喜透气、怕光、怕盐、怕震、怕辣食却是共同的。 ⑴外形特征。蚯蚓的形态通常为细长的圆柱形,头尾稍尖,整个身体由若干环节组成,无骨骼,外被一薄而具色素的几丁质层,除前两节外,其余体节上均生有刚毛。蚯蚓由于长期生活在土壤的洞穴里,其身体的形态结构对生活环境具有相当的适应性。 ⑵生长情况。蚯蚓自蚓茧产下开始至幼蚓孵化,直至发育成熟,出现环带并开始产卵,称为一个生活周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赤子爱胜蚓的蚓茧需14~28天孵化成幼蚓,再经30~45天生长为成蚓,成蚓交配后5~10天开始生产蚓茧。若饲养条件适宜,成熟蚯蚓约1.4~5.5天产1个蚓茧。平均每条蚯蚓的生活周期(世代间隔)为70天左右。一般从幼蚓自蚓茧中孵出开始,到蚯蚓自然死亡为止。不同种类的蚯蚓,其寿命的长短也有差异,野外自然条件下生活的蚯蚓其寿命仅为两个季度,而在较好的环境条件下,其寿命可延长至2~5年;人工养殖蚯蚓寿命可长达10~15年。 ⑶生活习性。①穴居蚯蚓对穴居生活的适应性,蚯蚓由于长期生活在土壤的洞穴里,其身体的形态结构对生活环境具有相当的适应性。在自然界,蚯蚓以生活在土壤上层15~20厘米深度以内者居多,越往下层越少。蚯蚓喜欢温暖、潮湿、疏松而富于有机物和安静的环境,它怕冷也怕热。一般蚯蚓的活动温度为5℃~30℃,生长繁殖适温度为15℃~25℃,在0℃~5℃则停止生长发育,进入休眠状态,32℃以上停止生长,0℃以下或40℃以上常导致死亡。常年保持温度为20℃~25℃的养殖环境,是获得养殖效益的基本条件之一。蚯蚓怕水浸泡:养殖床若被水淹没后,多数蚯蚓马上逃走,逃不走的,表现身体水肿症状,生活力下降。蚯蚓生活环境必需具备良好的通气效果,以便补充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对氨、烟气等特别敏感。因此人工养殖蚯蚓时,为了保温,舍内生炉,其管道一定不能漏烟气。 ②喜阳怕光蚯蚓对光线非常敏感,为负趋光性,喜欢生活在阴暗处,怕强光,常逃避强烈的阳光、蓝光和紫外线的照射,但不怕红光,趋向弱光。蚯蚓虽然没有眼睛,看不到光,但全身布满了感光器官,强光对蚯蚓的生长、繁殖极为不利,所以蚯蚓总在黑暗处活动,养殖环境应选在阴暗处。据阳光照射试验,红色爱胜蚓阳光照射15分钟后,有66%的蚯蚓死亡,照射20分钟就会100%死亡。蚯蚓一般是钻在土层下觅食或钻在基料中觅食,黑夜时也有爬出地面觅食的。因怕光所以养成了昼伏夜出的习性。其活动表现为昼伏夜出,即黄昏时爬出地面觅食、交配,清晨则返回土壤中。 ③喜静怕噪蚯蚓喜欢生活在安静的环境中,怕震动或噪音。养殖场应选在安静的处所。不仅要求噪音低,而且不能震动或经常上下翻动基料土。经常震动将会对蚯蚓的生长繁殖造成不良的影响。受着力震动后蚯蚓表现不安,逃逸,因此在靠近桥梁、公路、飞机场附近不适宜建蚯蚓养殖场。蚯蚓对酸性物质很敏感,喜欢生活在偏酸或中性的土壤中,或有水源的环境中,怕接近盐、碱性土壤,或盐碱性水源。如遇到盐碱性土壤或水源,要调整酸碱度。偏碱性要用磷酸二氢铵调整,还可用2%的石炭水调整,否则蚯蚓不能生存。如养殖赤子爱胜蚓和红正蚓,把饲料调至成弱酸性,这样有利于蛋白质等物质的消化。蚯蚓怕农药,调查发现使用过农药尤其是剧毒农药的农田或果园蚯蚓数量少。 ⑷食性。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它除了塑料、橡胶、玻璃和金属不吃外,其余如腐殖质、动物粪便、土壤细菌等都吃。更爱吃酸、甜、腥、细、烂、湿的饲料。如烂西红柿、西瓜皮、烂水果、洗鱼水等。怕吃辣味食料,如大葱、大蒜、辣椒等,用城市的生活垃圾喂蚯蚓应把辣味食料挑出再喂。蚯蚓依靠皮肤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因而水分的供应特别重要。饲料的含水率以70%左右为宜,用手挤压上层料,指缝间应有滴水,底层要求积水1~2厘米。夏季每天早晚要分别浇水一次,冬天每3~5天浇水一次,并在饲料面上加盖稻草保温保湿。 ⑸繁殖。蚯蚓性成熟后,大多为异体交配,配偶双方相互受精,即把精子输送到对方的受精囊内暂时贮存。在交配过程中或交配后,成熟卵即开始从蚯蚓的雌孔中排出体外,落入环带所形成的蚓茧内。蚯蚓的受精过程是包含一个至多个卵的雏型蚓茧途经受精囊孔时,原来交配所贮存的异体精液就排入雏型蚓茧内。蚯蚓产生蚓茧的过程是由蚓体环带分泌蚓茧膜及其外面细长粘液管开始的,经排卵到雏型蚓茧从蚓体前端脱落,蚓茧前后封口为止。蚯蚓的胚胎发育过程(即蚓茧的孵化)。它包括卵裂、胚层发育、器官发生三个阶段。蚯蚓喜同代同居,具有母子两代不愿同居的习性,尤其在高密度情况下,小的蚯蚓繁殖多了,老的就要跑掉、搬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