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海参养殖多为潮涧带和虾池造礁的露天养殖,许多养殖户存在冬季气温低,海参不用管理的观念,导致许多海参的的死亡。从近几年了解的情况看,养殖海参大面积发病的时间基本相同,山东地区多在2月中旬到5月上旬,集中在3到4月。 这期间的重要变化因素是气温和水温从严寒的冬季低温期逐步回升,但气温和水温的回升速度是不同的,气温回升的快,水温回升的慢,有滞后现象。气温超过水温,这样的养殖池内水的中上层和底层就形成了水温差异,形成水温分层。经测量,1米到3米的水深处温差为1度~2度。水温高的水密度小,比重小,导致上层水一直在上层,不能和底层的水通过上下对流进行交换,结果海参赖以生存的底层水成了"死水",从而导致上层水充足的溶解氧不能通过水的上下对流输送到底层。 再加上,海参在底层活动、代谢和有机物的分解等消耗大量氧气,而又缺乏及时的补充,造成底层区成了低氧区,甚至是无氧区。经检测,这期间底层水的溶解氧多处在3毫克/升以下。在低氧或无氧状态下,海参的代谢水平下降,循环、神经、消化、呼吸等系统的功能受阻,抗逆能力和抗病能力大大削弱。与此同时,嫌气性细菌则大量繁殖,变成有机物的厌氧分解,产生素毒性很大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进一步加剧了对海参的不利影响。因水质恶化,海参体质虚弱,各种细菌等病原体会乘虚而入,导致海参发病。 为了预防上述情况的发生,要限度加大养参池的水体的实际交换量,抓住高潮位时尽可能多的为养参池注入新水,尽量减少昼夜温差,当水温上升时延长流水时间;要经常巡池、必要时派潜水员深入池底检查刺参的活动状态。如发现个别刺参有化皮现象,要及时捞出,并用消毒液浸泡,以防感染其它健康的刺参。 海参的死亡 我们已经观测过青岛胶南的海滩。在我以前的文章中记录了胶南海滩的利用和这种利用的利弊。今天看到半岛都市报的文章说,胶南琅琊镇海域近十养殖户的海参鲍鱼大面积死亡。对于海参死亡的原因无法确定,只能猜测可能是腐烂的浒苔导致海水缺氧,从而使海参和鲍鱼无法呼吸而死亡。想起我们观测时大面积的浒苔漂浮在岸边,不想没过多久竟有这样的结果。 养殖户的损失非常惨重,因为十月份基本上是上市的时间,今年的价格还不错。可是已经无法挽回这样的损失。这样一年的投入,大概在10-20万之间全部血本无归。海上养殖基本上还是靠天吃饭,因为风险很大,养殖户根本无法投保。 这样的事情又让我想起琅琊镇海滩的利用。这些地方原来有非常宽广的海滩。如果海滩不是利用来养殖,而是利用来开办其他的产业,如旅游,是否能够给当地的人带来可能比养殖少一些,但是更稳定和长久的收入呢?但是问题是在这些区域,在近些年内,是否有可能通过旅游带来收入呢?也许二十年后这里的旅游也能够发达,但是这二十年村里的人如何能够获得较高的收入呢?至少目前看仍然没有较好的解决办法。 如果通过海参的死亡我们知道我们无法掌控一切,就像前几天在上海开会大家谈论无法预测地震,连一度我们信任的天气预报现在也遭受质疑。也许去年报纸的天气预报大家习惯看,因为如果报纸上说明天下雨,那么第二天带伞基本没错。而今年,报纸上的天气预报说明天有雨,十之八九都不会准了。即便这样,气象局局长和地震局局长坐一起的时候,气象局局长也可以说,我们的天气预报比起地震预报来说还是准确的多。 实事难料,旦夕祸福。正如那段二簧唱的"我只道富贵一生铁铸定,有谁知祸福事顷刻分明;想当年我也曾奇装衣锦,到今朝只落得破衣旧裙".而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 想当年地球上存在着数不清的恐龙这样的庞然大物,而顷刻间一只也不能存在。人类能够存活多久呢?霍金都劝人类要在200年内逃离地球,看来人的毁灭是早晚的事情。也许我的想法有些悲观,不过不管前景怎样,快乐的工作和好好的对待每一天和身边的每一个人,也许是大部分人能够安静生活下去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