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地区,有三五亩的土地即可转为鱼塘养殖,池塘养鱼目前在很多地方都有,而且,随着环保风暴的继续,一些水库或是水源地的鱼池被取消后,池塘养鱼地位将更加凸显,下面,我们分析下池塘养鱼的防病措施。 一、彻底清塘消毒 每年冬季干塘后,要求做到排干池水,挖去池底淤泥,有条件的池塘曝晒数日,晒干淤泥。同时,还应清除塘边四周杂草,堵塞修整塘基洞穴,交通道路,进出口水闸,以减少虫害栖身产卵场所,给养殖生产创造一个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再每亩用生石灰80kg干塘消毒,以进一步杀灭池中野杂鱼、水生植物及病原体,并可促进淤泥中沉积养分的分解。清塘消毒后一般7-10天经用少量的鲢、鳙鱼“试水”24小时证明毒性消失后,即可放鱼种。 二、鱼种消毒 下塘前,将鱼种消毒,杀灭体表微生物和寄生虫,有利于鱼病的防治,严防鱼种带菌带疫落塘,方法有:鱼种下塘前用15-20mg/L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15-20分钟,用8mg/L硫酸铜+10mg/L漂白粉合剂浸洗鱼体20-30分钟或3%-4%的盐水浸洗10-15分钟。在鱼种消毒过程中,如鱼种开始发生浮头挣扎,要马上加注新水或将鱼种迅速倒入池塘中。草鱼种在下塘前,有条件的要注射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规格在12cm以下者注射0.2-0.3mg,预防出血病的发生。鱼种落塘应选择晴天上午9时水温正常时为宜。 三、生物防病 1、多品种搭配混养。池塘中不仅要养鲢、鳙鱼等滤食性鱼类,还要养草鱼、团头鲂、鲤鱼、鲫鱼、鲮鱼并适量套养凶猛性鱼类(鳜鱼)。搭配养殖模式,可立体利用水体空间,鱼类间存在一条食物链,达到共生共利,防止鱼生病,提高生产效益。在每亩池塘中套养(要在放鱼种之后40-60天)20尾鳜鱼种,可清除由于注水等原因带入池塘与家鱼争溶氧争饵料的低值野杂鱼类,为家鱼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既增加家鱼的产量,又增多5-10kg的鳜鱼的产量,可增加池塘养鱼效益。 2、定期消毒池水 每年的4-10月是本地区鱼病发生高峰时期,这时期应加强池水的消毒工作,预防鱼病的发生。方法是:对于细菌性鱼病(赤皮、烂鳃、肠炎等),每15-20天用0.3mg/L三氯异氰脲酸化水全池泼洒;防治寄生虫性鱼病,每月进行一次,每次用0.5mg/L硫酸铜+0.2mg/L硫酸亚铁合剂溶水泼洒;主要防治车轮虫、鳃隐鞭虫,鱼波豆虫等原生动物寄生虫和中华鳋病;用0.3-0.5mg/L晶体敌百虫,可杀灭池塘中锚头鳋,中华鳋等寄生虫的幼虫。 3、口服药饵防病 一些鱼病的防治仅靠水体消毒是不够的,还须内服药物配合防治,如出血病、肠炎病等。方法是将药物拌入饲料或粘在水草上做成药饵投喂。制作药饵时应注意选择鱼类喜食的饵料,配次面粉等粘合剂使药物和饵料均匀混合,做成大小适口的药饵投喂。药物一般选用克菌威、鱼必康等,每50g药拌25kg饲料投喂500kg鱼类(包括健康鱼类),连喂3-4天为一个疗程,可将上述鱼病迅速。 4、防止鱼类泛塘 当水质恶化,水体缺氧时,鱼类呼吸困难就会浮头,浮头是鳙、鲢鱼,次之是草鱼,是鲮、鲤、鲫、罗非鱼等。当溶氧进一步缺乏,鱼类就会窒息死亡,俗称泛塘。池水缺氧的原因主要是:天气异常,气压低,闷热,如傍晚下雷阵雨,阴雨连绵的天气;村边塘、塘头有猪场等池塘水质过肥,池底沉积大量有机物,下半夜耗氧大,造成黎明前鱼类,大面积浮头。鱼类浮头是泛塘的先兆。当发现鱼类浮头的先兆,如池水严重缺氧或天气巨变时,应采取措施预防和解救。方法是:加注新水,排放污水;开动增氧机或水泵;施放增氧剂等药物。 四、鱼病治疗 池塘养鱼常见的鱼病主要有:细菌性疾病(赤皮、烂鳃、出血及肠炎),病毒性出血病和鱼体表、体内寄生虫病等。对鱼病检查采取目诊与镜检相结合,才能比较准确诊断鱼病。防治采取水质消毒与投喂药饵相结合,定期投喂与即时投喂药饵相结合。比如,每20天用三氯异氰脲酸、二氧化氯等药物水体消毒一次;每10天投喂一次药饵;如发现鱼病,立即连续2次水体消毒(隔2天再水体消毒一次),立即投喂药饵,连投4-5天为一个疗程,基本可鱼病,控制鱼病发生,达到增产增效增收。 鱼塘养鱼的过程中,经常由于鱼塘的时间比较长,一些不利因素的堆积导致鱼病经常发生,防病不仅仅是对于鱼体本身而言,其他的一些环境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