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鱼苗放养方法

2023-11-29 16:50|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484| 评论: 0

摘要:   刚孵化出池的草鱼水花体长仅有0.8~0.9厘米,身体透明,对天气变化、操作处理和水环境改变都十分敏感,若处理不当即可造成大量死亡。因此,放苗操作需要非常轻柔、小心。  2、天气选择:下塘后,连续5天内天晴 ...
  刚孵化出池的草鱼水花体长仅有0.8~0.9厘米,身体透明,对天气变化、操作处理和水环境改变都十分敏感,若处理不当即可造成大量死亡。因此,放苗操作需要非常轻柔、小心。

草鱼鱼苗放养方法 

  1、水花质量判断
  选择种源好、质量稳定、信誉可靠的苗种场购苗。水花下塘前,可通过抽样检查判断鱼苗的质量情况。
  具体判断方法如下:
  方法一将鱼苗置于白瓷盆中,用手轻轻搅动水体,使之产生旋涡,鱼苗如能沿着边缘逆水游动,说明体质健壮;如果多数鱼苗被卷入旋涡而无力抵抗,说明体质较弱。
  方法二将鱼苗置于白瓷盆中,把水倒掉,鱼苗在盆底强烈挣扎,头尾弯曲成圈状者,说明体质健壮;无力挣扎而粘贴在盆底,仅头尾颤动者则体质差。

草鱼鱼苗放养方法 

  2、天气选择:下塘后,连续5天内天晴
  放苗前密切关注天气变化,5月初天气变化较大,气温一般在15~25℃徘徊。当寒潮或阴雨天气来临时,水温可在一夜之间下降10℃,对鱼苗的成活率影响很大,当水温保持在19℃时,水花的成活率仅在35%左右。因此,水花下塘后,需要保证连续5天内天晴,且放苗时水温相对较高,以20~28℃为宜。
  (1)增氧机使用:放苗前1小时开启:水花下塘前1小时,开启叶轮增氧机搅动水体,使池塘浅水区有微水流,保持开启直至次日8:00关闭。
  (2)平衡水温:水花下塘前30分钟:长途运输后的水花不能直接下塘,需要把装有水花的薄膜袋放在池塘上风口静置30分钟,使池塘水体与薄膜袋水体温度达到一致(相差0.5℃以内),方可放苗。
  (3)放养密度:视分塘规格而定:培养至8朝(40⑻尾/公斤)分塘,放养密度20万~25万尾/亩;培养至6朝(12000尾/公斤)分塘,放养密度100万~150万尾/亩。朝是广东地区对传统鱼苗筛筛目宽大小的称呼,如5朝的筛目宽约2毫米,6朝的筛目宽约2.4毫米。
  (4)放苗时间:晴天9:00-15:00。
  (5)水花下塘:选择上风处放苗。
  具体操作:水温平衡后,先解开薄膜袋口皮筋,往苗袋中缓缓注入池塘水,进水量与苗袋内水量大致相等,充分混合后,握紧袋口向下置于水面下10厘米左右,将苗袋底部上提,使薄膜袋倒置水中,袋身与水面成一角度(30°~45°),放开袋口,并拉动袋底,让水花随水流一起缓慢进入池塘。

草鱼鱼苗放养方法 

  3、培育管理
  水花培育一般是指水花下塘至7~9朝分塘的整个培育过程,大约经历18~20天。鱼苗脱膜至腰点(鳔)长齐前,主要依靠卵黄囊(内源性营养)满足生长;鱼苗长齐腰点后,卵黄囊耗尽,要依靠摄食饵料满足生长,所以前期的培育管理很重要,尤其是投喂管理,在水花下塘后次日就必须加强,以满足鱼苗生长的需求。
  (1)投喂管理
  投喂饲料种类和方法:水花下塘第2天(即水花培育第1天)即开始投喂。
  复合光合细菌是由采用厌氧光照法培养出的光能有机异养型光合细菌A液和光能无机自养型光合细菌B液混合而成的投放水体后可显著降低养殖水体的化学需氧量(COD)、生物需氧量(BOD),提高溶解氧,并能够防治鱼病。
  每天投喂时间:8:00-8:30,11:00-11:30,14:00-14:30,17:00-17:30。
  第1周:将蛋黄、面粉、粉料和复合光合细菌等以浆状全塘泼洒,应足量或过量投喂,保证食物充足,肉眼观察到鱼苗肠道充满食物。
  第8天以后:可在塘边观察鱼苗的摄食情况。为了确保鱼种饱食(水花培育期足量投喂),可在投喂40分钟后检查料台吃料情况。
  若看不到投喂的团状饲料剩余,则投喂不足,需要增加投喂量;
  若只有少量投喂的团状饲料剩余,则投喂量正好;若投喂40分钟后仍有大量团状饲料未吃完,则说明投喂过量,应酌情减少投喂。
  (2)水质管理
  第一次追肥:放苗后第5天。
  采用高效、复合微生态制剂培藻,稳定水体。微生态制剂,也叫活菌制剂或生菌剂,是指运用微生态学原理,利用对宿主有益无害的益生菌或益生菌的促生长物质,经特殊工艺制成的制剂。
  第二次追肥:放苗后第12天。
  采用高效、复合微生态制剂和肥水制剂适量追肥,保持水体的肥度,透明度以25~30厘米为宜。
  (3)疾病预防
  水花培育期间,鱼苗个体小,病害危害大。常见疾病有车轮虫病和白头白嘴病,敌害生物有蝌蚪和水蜈蚣等。
  车轮虫病和白头白嘴病:一般在水花下塘后遭遇连绵阴雨天时容易出现这两种病;可在水花下塘第18天,采用阿维菌素处理,次日,用聚维酮碘全塘水体消毒,预防病害的发生。
  敌害生物:蝌蚪生长速度快,蛙卵与水花同期下塘,孵出蝌蚪每天可摄食约30尾草鱼苗,危害很大,而青蛙在草鱼水花下塘后一周产卵孵出的蝌蚪都能对水花成活率造成影响,采用药物控制蝌蚪的方法对水花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水花培育期间的巡塘管理。
  具体措施:加强巡塘,清除池塘周边杂草,及时捞出塘边的蛙卵;采用40目尼龙网在池塘四周支起30厘米高的围网,可有效防止青蛙、蛇等进入。
  (4)增氧机使用
  水花下塘2天内,保持增氧机开启,制造塘边微水流对鱼苗摄食活动有较好的帮助,此后,晴天时13:00-14:30每天开启,其他时间不缺氧,可少开。

草鱼鱼苗放养方法 

  4、草鱼分塘
  (1)分塘时间
  水花下塘18~25天,规格达到8朝即可分塘,进入鱼种培育阶段。
  (2)拉网锻炼
  鱼苗分塘之前须拉网锻炼2~3次,目的一是了解塘内鱼苗数量及成活率;二是通过拉网锻炼提高鱼苗耐低氧能力,排空体内粪便及过多黏液,便于长途运输。
  具体操作:使用专用的密网,拉网前停食一餐。第1网在天气正常的上午,将鱼苗拉拢集中10分钟左右,立即放回塘;第2网将鱼苗在密网眼捆箱中集中1~2小时,在箱内用手向一个方向拨动水,形成水流,激发鱼苗顶水,锻炼肌肉。
  (3)分塘操作
  选择晴天上午进行,前一天适当增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