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质控制的方法 选择无污染的水源;采取合理的投喂方案,选择投喂时机、适口饵料、控制投喂量以减少残饵。在水体被生物和非生物因子污染时,用“护水解毒宝”络合重金属离子,漂白粉、“甲可净”等杀灭微藻和微生物等。为防止池水恶化,除常规换水之外,还需要定期使用生石灰,生石灰有杀灭过剩的浮游生物、降低水体肥度、调节pH、提高水体透明度的功能,还有补充河蟹生长发育需要的钙以及防病作用。 冬春季清塘时,不仅要用消毒制剂彻底消毒,而且要清除过多淤泥,因淤泥中存在过多的有机质,在溶氧缺乏时,引起水质、底质恶化,产生硫化氢、氨、沼气等有害物质危害河蟹,因此在放养前壹定要消除过多淤泥(只可留淤3-5厘米,用于栽培水草)。 二。水质改良措施 (1)根据水质状况确定换水量,以促进微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和平衡,保持和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经常使用“底改素”或“汉宝底优”等改善底质,防止因底质腐败而导致水质恶化; (2)合理搭配使用抗生素药物,以降低病菌的抗药性,尽量选择使用半衰期短的药物,以减少其在水体和动物体内的残留; (3)定期施用“鱼水乐” +“多效底改颗粒”以降低水体中有机颗粒、可溶性有机物及氨氮的含量。定期使用“汉宝光合冻干粉”或“汉宝EM冻干粉”或“菌乐多”等微生态制剂加快水体中有机物的分解,净化水质和调节水体pH值。 三、水质调节措施 1、换水: 注换新水对保持良好水质、补充溶氧有很大作用,主要根据天气、温度、水位、水质状况灵活掌握。春季一般每半月注换水1次,每次注换1/5-1/4。夏季温度较高,每周注换水一次,每次加深10cm左右。此外,当池水透明度低于50cm时,应勤换水。河蟹摄食明显下降,白天都离水乱爬或伏于水草表面,表明水质变坏,应立即注入新水或换水。在连续阴雨闷热,有机物大量分解的情况下,要勤换水,或久旱不雨,水质老化时,也要勤换水。换水的原则是先排后灌或边排边灌。 2、常见理化指标调节 2.1pH值的调节: pH值是判断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一般需控制在7.5-8.5之间。pH值<7.0时,削弱机体血液载氧能力,造成螃蟹生理缺氧症。可采用生石灰定期全池泼洒,提高水体pH值,同时可增加水体钙离子浓度,供给河蟹吸收,但注意避开蜕壳期泼洒。藻类的多少会影响水体pH值的高低,因为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时会消耗大量二氧化碳,导致水中的重碳酸盐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氢氧根离子,消耗酸性物质,使得pH值升高。当pH值>9.0时,可能导致河蟹鳃部腐蚀,使河蟹失去呼吸能力而死,而pH值升高的同时,氨氮的毒性也跟着增大。降低水体pH值,首先要观察水色,控制好藻类的数量,及时清除有机物。pH值过高时建议使用“汉宝护水解毒酸”或“护水”或“汉宝绿水宝”配合护水解毒宝进行有效调节。 2.2、保持足够溶氧 保持水中足够的溶解氧,可有效抑制生成有毒物质的化学反应,降低有毒物质的含量。螃蟹所需的溶解氧在5-8mg/L,4mg/L以上。轻度缺氧河蟹虽不至于死亡,但会出现烦躁,呼吸加快,生长速度减慢;2.5mg/L时开始浮头,1.5mg/L时出现窒息死亡。缺氧时需适时施用增氧剂,如“汉宝底加氧”,养殖螃蟹期间一般不存在溶解氧过高情形,溶氧过高对于底居的螃蟹影响不大。 2.3、氨氮、亚硝酸盐的控制 氨氮包括非离子氨和离子氨的总量。一般池塘中氨氮浓度不超过0.1mg/L,低于0.05mg/L说明水质比较瘦,需要及时追肥,培养优质生物饵料;高于0.2mg/L,则可使用“菌乐多”、“乐活”等生物制剂降低氨氮含量。亚硝酸盐是氨氮转化为硝酸盐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在氨氮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中受到阻碍,中间产物亚硝酸盐就会在水体中产生。亚硝酸盐的存在使河蟹血液中的亚铁蛋白被其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抑制血液的载氧能力。长期处于高亚硝酸盐的环境,影响其摄食和生长,一般需要控制于0.1mg/L以下,过高的水体必须及时使用硝化细菌类的降解物质硫化氢对螃蟹的毒性比对常规的鱼类更大。 2.4硫化氢的限制 硫化氢一般产生于池塘底部,而底部正是螃蟹的栖息场所,因此螃蟹养殖必须严格控制硫化氢的含量,要求其含量在0.02mg/L以下。 3、施用微生态制剂调活水体:特别是高温季节,对养殖河蟹的老塘口经常施用“汉宝光合冻干粉”或“汉宝EM冻干粉”或“菌乐多”或“乐活”,对转化吸收池底有机物分解释放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抑制有害细菌的滋生与繁殖,效果明显。通过这三步调节,使水质达到“清、新、嫩、爽”,具体达到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透明度40厘米,pH值7.5以上,氨氮0.1毫克/升以下,改善了养殖水体的水质条件,对促进河蟹生长蜕壳,减少病害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