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怎样养殖好

2024-1-16 06:07|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122| 评论: 0

摘要:   前几天到浙江湖州菱湖镇南双林村一个客户塘上,帮其处理黄颡鱼出血病。方案给出以后,刚好有几个养殖朋友在讨论今年黄颡鱼养殖问题,于是我加入了讨论。事后,我归纳一下我们讨论的主要问题如下:   黄颡鱼养 ...

  前几天到浙江湖州菱湖镇南双林村一个客户塘上,帮其处理黄颡鱼出血病。方案给出以后,刚好有几个养殖朋友在讨论今年黄颡鱼养殖问题,于是我加入了讨论。事后,我归纳一下我们讨论的主要问题如下:

  黄颡鱼养“新口”还是养“老口”

  对于这个问题很难给出个封闭的答案,暂且不论。首先我还是很看好黄颡鱼养殖的,因为它至少还有的赚,这两年青、草、鳊、鲫、白鱼等周围养殖品种都不乐观。因此我们要清楚,在现在的大经济环境下,黄颡鱼养殖1年~2年内想要再回到亩利润5000元以上,甚至达到万元左右的亩利润是很难的,目前养好了亩利润还有2000元~3000元/亩可赚,已经很不错了。养殖既然是个“经营活动”,就要适应市场变化,不然就会被市场淘汰。

  个人偏向于养殖“新口”,周期短资金周转快,斤鱼成本低风险小。海大4月也给出了“海大新口”模式,这里就不详细赘述了。核心点:①合理规划养殖周期不要超过14月;②母鱼筛掉;③与之匹配的“6+1”模式管理操作。如感兴趣可以与海大当地业务员或海大示范户交流。

  包产差异因素

  其实我们说的包产本质就是生长速率;而相同模式,相同饲料包产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溶氧、投喂质量和数量等。也就是①池塘要有高的溶氧;影响投喂量及鱼的消化吸收;②投喂量上的去,鱼肯吃且消化吸收好。而肝脏是鱼类的消化腺,肠道是鱼类主要的消化吸收场所。肝肠好坏直接影响鱼的消化吸收,因此如果模式、饲料相同,影响包产的两个主要因素是鱼类肝肠健康与池塘溶氧。

  1.由于黄颡鱼饲料蛋白较高,养殖过程中肝脏经常出现病变。正常肝脏因含有大量的血液呈紫红色;当失血看到器官本色,有黄、褐、白、灰;患有疾病时肝脏呈黄色或土黄色,严重影响饲料的消化吸收,甚至发病。

  大量数据显示七八九月拌料超过14天/月,保护黄颡鱼肝肠的养殖户发病率低于市10.2个百分点,包产高于市场平均1.2斤/包。

  2.溶氧低吃不下:投饵率低于0.5%时,只能维持鱼体正常生命代谢,不再生长。计算如下:(8天包产就相差一斤。)

  七八月高温池塘管理要点

  七八月温度,是黄颡鱼生长的重要阶段,为投喂高峰期,投喂量占全年投喂量40%以上。因此高温期关键是“投喂”;核心是溶氧和肝肠健康。建议高温管理方案:

  1.“保溶氧”

  ①存塘量2000斤/亩,增氧机配置至少0.75kw/亩,中午多开增氧机;投喂前半个小时打开料台附近增氧机;

  ②“清理餐桌”;提供好的底层生长环境。

  2.内服“保肝肠”。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