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 鲮鱼(Cirrhinus molitorella)又名土鲮鱼、鲮公、雪鲮等。属鲤形目、鲤科、野鲮亚科、鲮属。喜栖息于水温较高的地区,低于7℃即开始死亡。因此,除福建南部外,还本推广到较北地区进行养殖。主要分布在珠江水系、海南岛、台湾、闽江、澜沧江和元江。鲮鱼以植物为主要食料,常以下颌的角质边缘在水底石块等上面刮取着生藻类,也包括硅藻、绿藻以及高等植物的碎屑和水底腐殖质。也喜食猪粪、牛粪和一些商品饲料,如花生麸、米糠等。 鲮鱼3龄性成熟;江河中成熟的亲鱼,在洪水期成批来到一定的江段,发情、追逐、产卵,并发出“咕咕”的求偶响声,产半浮半沉卵;顺水漂流。鲮鱼的繁殖期为4月下旬至7月上旬,5月初至6月中旬为盛期。 鲮鱼是底层鱼类,对溶氧量的要求较低,能适应较肥沃的水体。当水温在20~28℃时,溶氧量低于1毫克/升,鲮鱼还能正常摄食;溶氧量低至0.24毫克/升也不出现窒息。因此,鲮鱼可高密度放养,一般每667平方米可放养1000尾左右。 鲱科某些食用鱼类的统称,尤指沙丁鱼属(Sardina)、拟沙丁鱼属(Sardinops)和小沙丁鱼属(Sardinella)的种类。沙丁鱼一名也指制成油浸鱼罐头的普通鲱(Clupea harengus)以及其他小型的鲱或鲱状鱼。欧洲沙丁鱼(Sardina pilchardus或C. pilchardus,在英国名皮尔彻德鱼)产於地中海及西班牙、葡萄牙、法国与英国等大西洋沿岸,普通鲱则遍布北大西洋(包括北美沿岸)。拟沙丁鱼属已知的5个种由於极类似,有时被归为一种,即拟沙丁鱼(Sardinops sagax);5种分别产於太平洋与印度洋的不同海域,於北美西部、南美西部、日本、澳大利亚与南非沿岸皆可捕得。 沙丁鱼为细长的银色小鱼,背鳍短且仅有一条,无侧线,头部无鳞;体长约15??30公分(6??12吋)。密集群息,沿岸洄游,以大量的浮游生物为食。主要在春季产卵,卵和几天後孵化的幼鱼在变态为自由游泳的鱼前一直随水漂流。 所有沙丁鱼均为经济鱼种,可鲜食,也可乾制、盐制或熏制,亦可浓煮成鱼粉或鱼油。旋网为重要的捕鱼装置,其中特以称作围网者是,落网或堰等其他许多修正式旋网亦被使用。堰是由桩组成的定置围场,沙丁鱼群沿岸而游,即会转入其中。捕鱼主要在晚上,趁鱼群浮於水面取食浮游生物时施之;捕後将鱼浸於盐水运送上岸。 沙丁鱼主要用作食用,但鱼肉亦可制为动物饲料。沙丁鱼油的用途包括制造油漆、颜料和油毡,在欧洲还用来制造人造奶油。 亦称“鰛”,是一些鲱鱼的统称,身体侧扁,通常为银白色。 它是硬骨鱼纲鲱形目鲱科沙丁鱼属、小沙丁鱼属和拟沙丁鱼属的统称。 世界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 沙丁鱼属仅沙丁鱼1种,又分欧洲沙丁鱼和地中海沙丁鱼2个亚种。 拟沙丁鱼属共有5种,即远东拟沙丁鱼、加州拟沙丁鱼、南美拟沙丁鱼、澳洲拟沙丁鱼和南非拟沙丁鱼。小沙丁鱼属种类多,有20多种。沙丁鱼类主要为小沙丁鱼属约10余种,以金色小沙丁鱼和裘氏小沙丁鱼产量。沙丁鱼体延长、侧扁。腹部具棱鳞,体被圆鳞,无侧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