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鱼种苗和不能上市的成鱼越冬的好坏,关系到来年成鱼生产的产量,关系到提早季节上市达到增产增收。我们应该认真检查落实,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提高鱼类越冬效果。其越冬技术(措施)如下: 一、培育大规格鱼种:培育体格健壮的大规格鱼种是保证鱼种安全越冬的一项重要措施。一般地区每年6月~9月份是水温高、鱼类摄食生长最旺盛的季节,采取强化喂养的措施,使鱼种苗体魄健壮、肥满,规格达15厘米以上粗格鱼种。要降低夏花鱼种的放养量,一般每亩放养4000尾~6000尾。在品种搭配上,以培育鲢、鳙鱼为主的池塘搭配30%~50%的草鱼;以草鱼为主的池塘也可搭配30%的鲢、鳙鱼;如果单独以野鲮、土鲮鱼、罗非(奥杂)鱼为主的,则搭配30%的鲢、鳙鱼种苗(鲢、鳙鱼主要是滤食池塘过量的浮游生物,控制水质)。要加强秋季饲养管理工作,多投喂含脂肪和蛋白质的饲料提高鱼体的肥满度,积极培育肥满体壮的鱼种,增强鱼种抗寒的体能。 二、选好越冬池:越冬池应选择保水性能好,不漏不渗,池底平坦,淤泥15公分~20公分,面积2亩~5亩为宜,背风向阳,水深2米~3米为好。在越冬期间,最好能有适合鱼类越冬要求的水源,在需要时能及时补充新水,排放老水,污水废水绝对不能灌入鱼种池。鱼种落圹前,必须先用生石灰、漂白粉进行彻底清塘消毒,达到改良水质,预防疾病。 三、适时并塘:鱼种并塘的时间不能太早,也不宜太迟。太早由于温度高,拉网起捕时,鱼种活动剧烈,容易造成鱼体创伤;太迟,温度过低,鱼种易冻伤。并塘时要选择晴天无风,水温在10℃上下时进行。要注意同池塘的鱼种要同种类,同规格放养,不应大小混杂在一起。放养的密度不要过大,静水水面每亩水深1米不超过150公斤,2米水深不超过250公斤。并入越冬池的鱼种苗先用3%的食土卜水和3%的小苏打水溶液浸泡鱼体5分钟~10分钟,可有效地预防水霉病等鱼病的发生。 四、合理培肥水质:鱼种并塘后,要注意观察水色(质)肥度是否合理。如果水质过于清瘦,浮游生物不丰富,一则影响鲢、鳙鱼种的滤食饵料,影响生长;二则浮游植物量少,影响光合作用,造成水体溶氧量少,影响鱼类呼吸生长。这时可施放氮磷化肥,每亩施放尿素1公斤,磷肥2公斤,溶解后混合泼洒,以利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生长。反之,如果水质太肥,闻到一股腥臭味,浮游生物过量,造成晚上耗氧过量,因缺氧引起鱼类浮头生病死亡。这时应用1ppm~2ppm敌百虫化水全池泼洒,以抑制减弱杀灭过量的浮游生物,使水色恢复正常。 五、加强管理:在鱼种和成鱼越冬期间,要固定专人专塘管理,定期检查越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可以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是每亩池塘在最深处水面用禾草、编织布搭50平方米~60平方米的防寒防霜棚,用木杆竹子架搭,离水面20公分~30公分左右铺上一层数寸厚的禾草作防风防霜作用,以利保温增温过冬; 二是在塘头四周堆放平时准备好的禾草或草皮泥,注意天气广播,寒渐来临时,点火薰烟,造成塘水上面空间有一层浓烟隔挡冷空气,达到防霜增温作用; 三是适时加深注入新水,换去一部分老水,每20天一次。加注新水时一般选择在晴天中午气温高时进行,加入1/3新水即可,排池也是1/3,保持大体平衡; 四是保持水质适度肥沃; 五是适当投喂。在水温10℃以上时,要投喂1%的精饲料(玉糠、花生麸、黄粉等),以供鱼类摄食,用以恢复和增强鱼体体质。 一般在春节过后,便可以转入正常的春季放养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