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原产于北美洲,是一种大型的淡水鱼类,也是美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对象,产量约占美国淡水鱼产量的一半以上,我国于1984年从美国引进斑点叉尾鮰养殖,获得成功。斑点叉尾鮰具有食性杂,生长快,产量高等优点,易捕易养,抗病力强,适应性广,肉质上乘,值得大力推广养殖。 一鱼苗培育 鱼苗培育把鱼苗养成4—5cm的鱼种,时间的长短由饲养技术条件决定。一般需25—30天。鱼苗培育可采用流水水泥池或一般池塘培育,前者一般在小型生产中采用。后者使用于大规模生产。下面着重介绍肥水发塘鱼苗培育方法。 (一)鱼苗池的选择和清整消毒鱼苗池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鱼苗的饲养效果,因此鱼苗池应选择注水排水方便,地形整齐,池埂牢固,土质好,不漏水,池底平坦,淤泥适量,光照充足的鱼池。面积以1—3亩为宜,水深0.8—1m比较合适。鱼苗下池前15—20天,先要作好培育池的清整和消毒工作,以彻底清除野杂鱼及其他敌害生物,给鱼苗创造优良的环境条件,以利于鱼苗的成活和生长。进行这项工作时,先应将池水排干,捕去野杂鱼和其他敌害生物,整平池底,清除池中杂物和池埂杂草,加固池埂,堵塞漏洞,然后暴晒3—5天,回水3—5cm深才进行池塘消毒。常用的消毒药物及用量分别是:生石灰50—75kg/亩,茶粕20—30kg/亩或漂白粉(含有效率30%以上)5—10kg/亩,其中以生石灰效果最好。 (二)施放基肥鱼池清整消毒后,在鱼苗下池前一周左右。为培养天然饵料,应在池中施放基肥,方法是先向池塘注水70—80cm,然后全池泼洒粪便或在池角施放绿肥,每亩可施粪肥300—500kg或绿肥300—500kg,把水质控制在绿豆青色或黄绿色为宜。 (三)鱼苗放养施放基肥7—8天后,如天气正常,即可准备放养鱼苗,鱼苗放养前应先用密眼网将清塘后池中繁殖的有害昆虫,蛙卵、蝌蚪和杂鱼清除,然后放数尾活鱼试水,只有在证实毒性确已消失后才能放养鱼苗。下塘时注意装鱼苗的容器与水温的温差,两者应小于2℃,若温差过大,应调节容器水温,使其接近池水温度,然后才放鱼苗下培。放养密度应根据鱼苗、水质、鱼池条件、饲养技术等情况灵活掌握。鱼苗体质好、水源方便、饲料供应充足、鱼池条件好、饲养技术水平高的,放养密度可适当大些。一般以每亩放养2—2.5万尾比较适宜。 (四)鱼苗投喂及日常管理 1.投饵鱼苗下池2—3天,由于池中有丰富的天然饵料,因此不需投饵,以后随着天然食物的减少及鱼体的长大,必须投喂人工饲料。人工配合饲料的主要成分是鱼粉、玉米粉、黄豆粉、维生素和矿物质。要求蛋白质含量为35%~40%。每天投喂3—4次,日投饵量要根据天气、水温、鱼的摄食情况等做适当调整,以投饵后半小时内吃完为宜,为减少饲料的浪费,投喂前最好先将配合好的粉状饲料用水拌成团状,然后再投喂。 2.日常管理鱼苗饲养期间要加强日常管理,应经常巡塘观察池鱼的活动情况及水质的变化,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以防不测,在整个鱼苗饲养期间,池水溶氧应保持在4mg/L以上,分期注水是提高鱼苗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的有效措施。鱼苗下塘后2—3天,开始人工投饲时,需向池塘注入10—15cm水。以后每隔一周注水一次,每次注水量约10cm,最后使池水保持在水深1.2m左右,注水时在注水口应用密网过滤野杂鱼和害虫,同时要避免水流直接冲入池底把水搅浑。 二鱼种饲养 鱼苗养至4—5cm时,体重已增加好几十倍,如果仍然在原池继续培育,就会因密度过大而影响鱼体的进一步生长。因此必须进行分离,而且由于这时鱼体仍然较小,对敌害生物的防御能力尚较弱,如直接投入大水面或成鱼池养殖,将会降低成活率,因此需要将夏花鱼种培育为大规格鱼种,然后才可提供养殖成鱼之用。 (一)鱼池的准备鱼种池要求的条件与鱼苗池相似,但面积要求大一些,以3—5亩比较理想,水深1.3—1.5m,鱼池的清整,消毒与鱼苗池相似,由于在这个饲养阶段的鱼种主要以人工投喂为主。因此不需要施放基肥,鱼池的清整及消毒工作应在夏花鱼种出池前一周全部完成。 (二)夏花的放养夏花鱼种的放养时间一般在7—8月,放养方式有单养及与鲢鳙鱼种种养两种,而且以混养较好,因为缩编鱼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与斑点叉尾鮰鱼种混养,既可避免池塘浮游生物的大量出现而影响水质,又能提高池塘的利用率。夏花色种如果经过长途运输,在放养前需用1%一3%的盐水做消毒处理后才能下池,放养密度应根据预期的出池规格及池塘条件等来确定,对要求出塘规格小,而且生产条件良好的如有增氧设备等,可适当增加放养密度,反之,则要适当降低放养密度。根据试验,每亩放养5000—7000尾夏花,同时搭配500一1000尾规格相近的鲢鳙夏花鱼,可获得良好的饲养效果; (三)投喂与日常管理 1、投喂鱼种饲养期间,至要以投喂人工饲料为主,为提饲料利用率,配合饲料应加工细颗粒状(浮性或沉性均可)。种阶段的日投饲量,一般为重的3%一5%。上,下午各投喂次。但投饵量也要根据水温、水及鱼的摄食状况等随时作合调整。 2、日常管理 (1)每天早上或下午各巡一次,观察水质及鱼的活动情按时测定水温、溶解氧,了解饲动态。(2)适时注水或换水,以水质。保持池水溶氧在3m上,防止缺氧泛池。(3)作好防洪防逃工作,宏作好色病防治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