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培育鲶鱼苗种高产技术

2025-4-24 17:55|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28| 评论: 0

摘要: 土鲶(Silurusasotus)是目前淡水池塘主要养殖的名优品种,但池塘养殖中从夏花至鱼种阶段相互残食严重,出塘率低,产量不高。鉴此,作者于1998年7月1日至10月17日在辽宁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试验场进行了鲶夏花至鱼种阶段 ...
土鲶(Silurusasotus)是目前淡水池塘主要养殖的名优品种,但池塘养殖中从夏花至鱼种阶段相互残食严重,出塘率低,产量不高。鉴此,作者于1998年7月1日至10月17日在辽宁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试验场进行了鲶夏花至鱼种阶段培育试验。

1试验方法

  池塘面积0.13hm2,水深2m,水源为深井水。于1998年7月1日将自繁的鲶夏花鱼苗(尾均重1g)放入已清塘肥水的试验池中,同时放入鲢、鳙夏花鱼苗作为搭配品种(每hm2投放量为绝5.25万尾,3.75万尾,鳙0.75万尾)。鲢、鳙苗体长3.3cm,体重0.65g。

  饲料主要为小杂鱼,每日早、晚各投喂1次。定点投喂,经半个月的驯化,大部分鱼均可上浮集群抢食。定期注入新水,定期泼洒鱼药,防治鱼病。

3讨论

  (1)绝苗种养殖的出塘率一般为20%~30%,特别从3.3cm至9.9cm阶段,相互残食非常严重,采取过量投喂,充分保证饵料供应可减少相互间残食,提高苗种出塘率。体长达9.9cm以后,一般投饵量为体重的8%~10%。适当加入一些植物性饲料,可保证生产出优质的大规格鲶鱼苗种。

  (2)培育鲶苗种的池塘面积不宜过大,以0.2~0.33hm2为宜,这样便于投饵、管理、减少相互间的残食。

  (3)从出塘结果看,鲶秋片鱼种的规格差别很大,最大相差5~6倍,建议在饲养过程中要经常观察鱼的生长、吃食情况,以确定投喂适口的饵料,减少个体间的差异。

  (4)苗种培育池中,鲶能吞食鲢、鳙鱼苗。本试验鲢、鳙出塘率为70.3%,比正常出塘率低15%~20%,应提高鲢鳙的投放比例或提高放养规格。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