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蟹培育技术

2025-4-24 16:43|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33| 评论: 0

摘要: 近几年来,我县河蟹养殖大多是以放养五期幼蟹养成小规格商品蟹为主要模式,在生产过程中对于养殖户来说,五期幼蟹来源主要是外购和自育,自育自养成蟹生产成本低,成活率高,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现就露天土池培育 ...
近几年来,我县河蟹养殖大多是以放养五期幼蟹养成小规格商品蟹为主要模式,在生产过程中对于养殖户来说,五期幼蟹来源主要是外购和自育,自育自养成蟹生产成本低,成活率高,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现就露天土池培育方法介绍幼蟹培育技术操作要点。

一、池塘条件大多数养殖户都是采用“塘中塘”的培育方式,很少专池培育。池塘面积0.1--2亩,具体大小根据放苗量而定,池塘平整,淤泥厚不超过10公分,进排水方便,土质以壤土为好,池深0.8--1米,能够保持水深0.4--0.8米。放养前要彻底清池,杀菌消毒,清除池中青蛙等敌害。还必须栽植水草,栽植面积占池总面积的30%到40%,品种主要是水花生、灯笼藻等,可供蟹苗或幼蟹栖息。水深30--40公分,放苗后逐渐加至50--60公分。水温保持在18度以上,最低不低于14--15度,否则影响成活率的提高和正常蜕皮。在放苗前一个星期到10天,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料100--150公斤,以培育大型浮游动物如红虫等,为下池蟹苗提供适口的优质天然饵料,这样可大大提高幼蟹培育成活率。池塘中水质必须肥活爽,呈嫩绿色,不能有青泥苔等杂物存在,水的酸碱度保持微碱性。池中溶解氧要丰富。

二、蟹苗质量与运输蟹苗的质量要求是:必须是利用长江水系亲蟹进行人工繁殖的蟹苗,每公斤16万只左右,蟹苗体质健状,规格整齐,色泽纯正,游泳、爬行活跃,摄食能力强,经过4天以上时间的淡化处理,出池时池水的盐度已在千分之四以下,蟹苗生产的全过程达到24天以上。检测方法是:观察蟹苗在育苗池内的游泳状况,看颜色和规格,可以用手抓一把蟹苗摔干水份轻轻一握,然后立即松开手,如蟹苗立即四散爬开,且爬行十分敏捷活跃,则为质量上乘的好苗,反之则蟹苗质量较差,一般不宜选购。另外还要了解蟹苗生产的全过程,主要摸清亲蟹来源、规格以及出池蟹苗的日龄、饵料投喂和管理水平。

目前,附近沿海地区有的育苗场生产不好,出苗极少,于是从北方贩苗放入池中出售。因此,希望养殖户到比较底实靠得住的育苗场去选购蟹苗,近来乡水产养殖公司联系了一部份可信任的育苗场,大家可以去乡水产养殖公司索取育苗场地址和联系电话。

蟹苗运输一般选择在夜间或天气凉爽的时候,避免发闷燥热天气,以用蟹苗箱干法运输方法为最好,装苗前浸透苗箱,放入少量水草,每箱装苗1--1.5斤为宜,蟹苗湿度以不成股流水为原则,均匀平摊箱底,5--6只箱为一组盖紧盖子,用铁丝捆牢,装车运输,一般5--6小时洒水一次,以保持潮湿。

三、蟹苗放养蟹苗运到池边时,先把苗箱向池中浸水两次,第一次浸水2秒钟,数分钟后再浸入水中10秒钟左右,数分钟后再将苗箱浸没水中,用手撩水让苗慢慢游走。有充氧设备及进排水方便的池塘每亩水面可投放蟹苗10公斤左右,一般条件的每亩水面可投放蟹苗5公斤左右。

四、日常管理刚放养的蟹苗饵料以大型浮游动物如红虫等活饵料为最好,人工饵料以鱼糜蛋羹为主,鱼糜蛋羹的制作方法是:每公斤蟹苗每顿用鸡蛋4只,加6两左右去皮去骨剌搅碎的鱼肉,如果添加一小勺螺旋藻粉则更好,再加水4两左右搅拌均匀后放入盆中入锅蒸透,用手轻压有弹性即可。冷却后用20目铁丝网搓擦成微小颗粒,再将小颗粒装入60目筛绢网袋中,用清水冲洗掉浆渍,袋中所剩微小颗粒就是人工制作的颗粒饵料。

投喂时将小颗粒倒入桶中兑清水泼洒池中,每天2--3次,投喂5--7天,改用猪血、豆饼、小杂鱼等打碎后投喂。

水温高低与蟹苗蜕皮有直接关系,入池水温18度左右,第4天前后可有90%蜕皮成为一期幼蟹;水温18--20度时,每隔5--6天蜕皮一次,最高水温不超过28度为好,经过5次蜕皮就成为五期幼蟹,时间约20--30天。

五、病敌害防治在幼蟹培育阶段常出现幼蟹爬岸上网现象,原因和对策有两种:一种是水环境恶化,这必须及时调节水质,清除水中残饵,抽入新鲜河水,换掉部份池水,保证池水活而爽,溶氧充足。另一种是鳃上寄生丝状细菌或纤毛虫等原生动物,使鳃呈黑色或黄色,固着部位鳃细胞坏死,影响呼吸导致爬岸上网。防治方法是每立方米水体可用0.3克孔雀石绿全池泼洒,或者用37--40%的福尔马林15--20克兑水全池泼洒,12小时后换水。

幼蟹的敌害较多,主要有螯虾(俗称海虾)、青蛙、水蜈蚣、肉食性鱼类等。放养蟹苗前要彻底清塘,进水时密网过滤,如发现敌害要及时捕捉。

六、幼蟹起捕一般用抄网在水草上抄捕,或者在流水条件下,用地龙捕捉。只要能够按照以上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就能生产出规格整齐、活力强、体表光洁、体色嫩黄的幼蟹,为成蟹养殖生产提供优质幼蟹。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