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点病(又名小瓜虫病) [发病原因] 白点病的病原是由原生动物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或鳃部而引发。其小瓜虫属原生动物中纤毛虫的一种。镜检成虫体内具有马蹄形大核。幼鱼仅有圆形、椭圆形或棒形的大核。虫体柔而可塑,形态多变。此病是观赏鱼中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它的发病特点是传染快,流行广,危害大。 [症状] 每当小瓜虫的幼虫侵入鱼的皮肤、尾鳍或鳃瓣表皮后,这种虫就以鱼的组织细胞为营养,引起组织坏死,形成白色囊孢(即肉眼所见的鱼体出现的许多小白点),故名白点病。严重时,病鱼表现为体表覆盖白色黏液层,体色暗淡,少光泽,懒于游动,腹鳍不畅,单独滞浮水面,有时也集群绕池,停食少便,鱼体消瘦,呼吸受阻,密布白点而死亡。 [发病季节] 一般发生在12月至翌年6月间,水温在14—25℃时,为小瓜虫繁殖的适宜温度,也是此病的好发季节。而水温在10℃以下或高于28℃以上时,则小瓜虫幼虫发育停止或逐渐死亡。 [防治方法] (1)换水时应注意温差过大,致使鱼体“感冒”,让病虫乘虚侵害鱼体。 (2)充分利用小瓜虫在24小时后找不到寄主即可自行死亡这一弱点,饲养金鱼的水,应经过曝晒或静置2—3天后再使用。这是预防小瓜虫病的方法之一。 (3)按每立方米水体用0.05—0.1克硝酸亚汞比例进行全池(缸)泼洒或者当水温在15℃以下,可在50千克水中放入0.01克硝酸亚汞,将病鱼浴洗0.5一l小时左右,然后用等温新水过洗,再放回消毒过的新水池(缸)中,稍加绿水后静养。但是要注意的是硝酸亚汞毒性大,应慎用。尤其小鱼对药液的抵抗力比大金鱼弱,故药液浓度要适当降低,浸洗时间要适当缩短。 (4)在10千克水中放人红汞(即医用红药水)0.5—1毫升,浴洗病鱼5—15分钟。如果是成色,则可直接用红汞搽擦局部或周身。后用新水过洗,再放入干净新水中饲养,也可按l立方米水体(即l000千克)泼洒3—5(克)毫升红汞使池(缸)水浓度为3—5毫克/升。隔2—3天后视病情状况,可改用上述浴洗法治疗一次,然后换入干净新水(嫩绿水)饲养,同时延长日照时间,适当提高水温、停食、增氧,可获得满意疗效。 (5)根据小瓜虫不耐高温的特点,放在太阳下晒,将水温提高至30℃时,在鱼的周身搽擦一次红汞,再经新水过洗后捞人干净等温嫩绿水中饲养、停食、晒阳1周后更换新水即见痊愈。 (6)在水温20—26℃范围内,每立方米水体(1000千克)用0.3克或0.4克孔雀石绿溶液浴洗病鱼2小时,可以杀死小瓜虫,对金鱼也比较安全。 白头白嘴病/白云病 白头白嘴病:其病原体是粘液球菌。病鱼的额部和嘴部发生溃疡,并呈现乳白色,病鱼摄食困难。防治方法:选用一克呋喃唑酮,溶于十千克水中,浸洗病鱼20-30分钟。也可用稀释的碘酒,涂抹在伤口处。 白云病:是由寄生在鱼体上的口丝虫或鞭毛虫、斜管虫引起的一种疾病。其体表各处附有一层白色的薄雾状物质,这是寄生虫迅速繁殖、刺激寄生处的上皮细胞所引起的皮肤分泌物增多的结果。 防治方法:用1∶50000的高锰酸钾液浸浴病鱼,每次10--30分钟。当水温较低诱发白云病时,可用2%--2.5%食盐水浸洗病鱼15分钟后,再放回清水中,反复进行。严重病例可用1%食盐水浸洗1小时。孔雀石绿也可 表皮增生症 表皮增生症 [发病原因] 主要由于皮肤上皮细胞受病毒感染引起的。 [症状] 病鱼患处的上皮细胞异型增殖,局部呈乳白色,并显着地增厚,形成白色衣样。 [发病季节] 一般在春季、黄霉季节及晚秋多见。 [防治方法] 目前对此病毒的防治方法尚在探讨研究之中。使用红霉素全池泼洒,比例为每立方米水体用0.4—1克(注:药量还要视鱼体大小、水温、病情、季节等条件加减),有一定效果。 一般鱼类均有一种透明的分泌黏液,这种分泌物对鱼体本身是起到了保护作用,它可减少对鱼的侵袭。 但当金鱼局部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初期时,它的分泌物往往也会增加的。特别是一些头部有发达肉瘤的金鱼在肉瘤间隙中,容易产生一种白色分泌物,有的较稀薄,有的像厚脓样,这种现象往往多见于早春和秋季鱼病好发季节。一旦发现上述情况,就要进一步检查患处有无炎症和寄生虫害,以便对症下药。 饲养过程中往往在金鱼肉瘤间隙中,会出现有白色乳状物,有的金鱼饲养前辈称这种白色乳状物为“发头”。这种白色乳状物的产生没有传染性,用棉签轻轻一擦或一压挤就可以擦去,然后涂上一点红汞就好了。 为此,当你看到鱼体上有白色乳状物时,特别是头部肉瘤间隙中的白色黏状物,应仔细观察局部有无炎症,结合观察鱼的活动,食欲和鱼便是否正常等情况,不要草率用药。如果没有什么病变,鱼的活动、食欲和鱼便均属正常,则只要用点红汞涂擦几次就会好的。千万别盲目用药,尤其有毒性的药物,更要慎用。 肠炎 肠炎 [发病原因] 金鱼金发生肠炎的病因尚未完全肯定,投放饲料量变化过大,突然变换饵料品种,水中含氧降低,水质污染,饱食后搬动鱼体,投喂不洁饲料等均能得肠炎病。大多专家认为此病是由肠道点状产气单胞杆菌引起。故称之为细菌性肠炎。 金鱼的肠炎,主要水质不洁和喂了腐败饵料有关。 [症状] 病鱼开始时呈现呆浮、行动缓慢、离群、厌食、甚至失去食欲,鱼体发黑,头部、尾鳍更为显着,腹部出现红斑,肛门,初期排泄白色线状黏液或便秘。严重时,轻压腹部有血黄色黏液流出。将病鱼进行解剖后,可看到肠道发炎充血,甚至肠道发紫,故很快就会死亡。 [发病季节] 多见于4—10月。 [防治方法] (1)忌喂腐败变质的饲料,注意保持水质清洁。 (2)在5千克水中溶呋喃西林或痢特灵0.1—0.2克,然后将病鱼浸浴20一30分钟,每天1次。平时预防,还可用土霉素0.25克;或四环素0.25克;或氟哌酸0.1克等抗菌素药物,药量为每50千克水中放2粒(即0.25×2,或0.1×2)。浸浴2—3天后换水。 (3)用呋喃西林或痢特灵药液泼洒全池(缸),药量按每50千克水放0.1克,来作为平时预防,收较显着。 (4)按每1千克鱼体重用0.1克的痢特灵拌在人工饲料中(粒状或片状均可)投喂病鱼,每天1次,连喂3—4天。 庆大霉素也可以 出血病 [发病原因] 引起金鱼患出血病的因素较为复杂,一般有病毒性、细菌性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引发: 1.病毒、细菌(一般认为由单胞杆菌)和寄生虫侵害鱼体致使鱼体周身或局部受损。 2.水质关系不管用自来水养鱼,还是湖水或井水养鱼,需经过静置或曝晒2—3天后,才可使用。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使用,轻则使鳍鳞充血,重则会使金鱼致死。 [症状] 周身鳍(基部更甚)、鳞间或局部充血、溢血、溃疡、鳞片脱落;重则口腔、眼及内脏均有出血现象,病鱼呆浮或沉底懒游,轻者食欲减退,重者拒食、体色暗淡、消瘦、分泌物增加,并发细菌性水霉病、败血症而死亡。 [发病季节] 终年可以发生,尤其以6—10月为多见。 [防治方法] (1)除注意上述致病因素的预防外,在溢血处检查有无寄生虫,有则捉除。同时,用红汞涂擦患处,然后放在小盆中漂洗一下再放回原池(缸)静养,每天1次,痊愈为止。 (2)把病鱼放入10—20毫克/升的呋喃西林或痢特灵的药液或2%一3%的盐水中浸泡10一15分钟后,过洗入池(缸),隔天1次。 (3)严重者在10千克水中,加入100万单位的卡那霉素或8万一16万单位的庆大霉素,病鱼水浴静养2—3小时,多则半天后换入新水饲养。每天1次,一般2—3次即愈。 (4)选用晶体敌百虫0.5-0.8克,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0-20分钟。 打粉病(俗称白衣病) 打粉病(俗称白衣病) [发病原因] 这是由于嗜酸卵甲藻侵入鱼体而引起的—种疾病。 [症状] 病鱼早期出现不像以往抢食,食欲减退,精神呆滞,腹鳍不畅,很少游动,似乎伯冷,常集聚在池(缸)角落里,体表黏液增多,背鳍、尾鳍和腹鳍先后现白色小点,粗看与白点病相似。继之,白点逐渐蔓延到尾柄、身体两侧,头部及鳃内等处,白点相接重叠,周身好似穿了一层白衣的样子,故得名。,鱼体逐渐消瘦呼吸受阻导致死亡。 [发病季节] 一般在早春和秋、冬季节好发生。 [防治方法] (1)提高池水的酸碱度其方法是取0.5一l克生石灰,溶于50千克水中充分搅拌,待充分溶解沉淀后将溶液泼洒全池(缸),使池(缸)中的酸碱度调节到pH为8左右。 (2)成鱼可用2%一3%的食盐水涂洗全身,清水过洗后入干净嫩绿水静养,隔天1次,数次即可。 (3)早期处理在发现鱼病早期,可把金鱼养在嫩绿水中按每12.5千克水中投放青霉素40万一80万或庆大霉素8万一16万等抗菌素药物,停食或少食,多晒太阳杀菌也有一定疗效。 痘疮病/腐皮病 痘疮病 鱼体身上有白色斑块,呈石蜡状增生,严重时病鱼全身蔓延。深色鱼看上去明显,鱼体消瘦死亡。 病因:疱疹病毒感染引起。 防治方法:多喂干净鲜活饲料,增加鱼体体质,一盆水配10毫克红霉素,浸洗,大鱼也可注射百万分之零点二左旋氯霉素。 腐皮病。 病因:革兰氏菌感染引起。 这是金鱼的常见疾病,主要流行于夏秋季。金鱼患部,表皮腐烂,象打上的红印记,多出现在金鱼腹部两侧,一般是鱼体受伤后被细菌感染所致。 治疗方法:用毛笔蘸消毒药水(如红汞或高浓度高锰酸钾溶液)擦洗或涂抹患部,隔日1次,3--4次即可。 烂鳃病 烂鳃病 金鱼患烂鳃病多由寄生虫寄生或细菌感染引起,故有寄生虫烂鳃病和细菌性烂鳃病两种。 (1)寄生虫烂鳃病: 常见的寄生虫有指坏虫、车轮虫、黏孢子虫和鳃霉菌、绿藻等寄生在鳃上,会引起烂鳃病。 [症状] 病鱼精神呆滞,少食,甚至停食,体色变得暗黑、头部更甚,鳃盖不能闭合,鳃丝充血,多黏液,鳃瓣上充满着许多形式和大小不规则轮廓清楚的孢囊,妨碍金鱼的呼吸,致使金鱼呼吸困难,缺氧死亡。 [发病季节] 以夏秋(约4一10月)为多见。 [防治方法] (1)初期可用2%一3%的食盐水在患处涂擦,冲洗鳃部或把病鱼放人浴洗5—15分钟。 (2)在5千克水中加硫酸铜0.04—0.05克,把病鱼浴洗10—15分钟,然后用新水过洗后再人池(缸)内饲养,隔天1次。或者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0.5克和硫酸亚铁0.2克,全池泼洒。 (3)在5千克水中投放0.3克晶体敌百虫,把病鱼浴洗10—15分钟。 (4)当引进新水时,让新水静置、曝晒2—3天,待虫找不到寄主自行死亡后,再放养金鱼。 (2)细菌性烂鳃:其病原体是水霉菌,病鱼鳃丝严重失血,鳃丝发白,严重时有絮状菌丝粘附,死亡率极高。防治方法:可选用食盐50克、小苏打50克,混合放在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5-20分钟。也可选用0.7克孔雀石绿,放在100克水中,浸洗病鱼15-30分钟。 (3)粘孢子虫性烂鳃:其病原体是粘孢子虫,鳃丝会出现许多肉眼可见的灰白色点状或胞囊,由小变大破坏鱼鳃,当胞囊一旦破裂,无数个孢子虫进入饲水,重新侵入健康鱼的鳃部,鳃丝失血导致大批死亡。粘孢子虫引起的烂鳃病比较少见。防治方法:选用三年生枫杨树皮浸泡的汁液,吸取适量,放入十千克水中,浸洗病鱼5-10分钟,多次用药方可。也可选用150克氨水,放入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5-10分钟,多次用药方可。 (4)粘液球菌性烂鳃:其病原体是粘液球菌。病鱼鳃丝溃烂,并附有较多的白色粘液,严重时鳃丝被腐蚀成一个个小洞,软骨外露,死亡率很高。防治方法:可选用1-2克呋喃唑酮,溶入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5-20分钟。也可选用高浓度食盐水,浸洗病鱼15-20分钟。也可选用11.5%浓度的氯胺丁0.05克和0.2克呋喃西林,混合放入10千克水中,多次用药效果很好。 寄生虫性烂鳃 常见的寄生虫有指坏虫、车轮虫、黏孢子虫和鳃霉菌、绿藻等寄生在鳃上,会引起烂鳃病。 [症状] 病鱼精神呆滞,少食,甚至停食,体色变得暗黑、头部更甚,鳃盖不能闭合,鳃丝充血,多黏液,鳃瓣上充满着许多形式和大小不规则轮廓清楚的孢囊,妨碍金鱼的呼吸,致使金鱼呼吸困难,缺氧死亡。 [发病季节] 以夏秋(约4一10月)为多见。 [防治方法] (1)初期可用2%一3%的食盐水在患处涂擦,冲洗鳃部或把病鱼放人浴洗5—15分钟。 (2)在5千克水中加硫酸铜0.04—0.05克,把病鱼浴洗10—15分钟,然后用新水过洗后再人池(缸)内饲养,隔天1次。或者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0.5克和硫酸亚铁0.2克,全池泼洒。 (3)在5千克水中投放0.3克晶体敌百虫,把病鱼浴洗10—15分钟。 (4)当引进新水时,让新水静置、曝晒2—3天,待虫找不到寄主自行死亡后,再放养金鱼。 黏球菌性烂鳃病 金鱼中为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高、传染快、死亡率高、治疗也比较困难。 [发病原因] 由细菌(黏球菌)引起的称为细菌性烂鳃。 [症状] 鳃丝呈粉红或苍白,继而组织破坏,黏液增多,带有污泥,严重时鳃盖骨的内表皮充血,中间部分的表皮亦被腐蚀成一个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软骨外露,常离群独游,行动缓慢,体色变得暗黑,头部更甚。病鱼往往因呼吸受阻,窒息而死,死亡率较高。 [发病季节] 终年均可发生,但以春末夏初和夏末秋初(4—10月)为多见。 [防治方法] (1)利用黏细菌耐盐能力较差的弱点,在每5千克水中投放食盐50—100克,浴洗病鱼5—15分钟。 (2)在每5千克水中溶呋喃西林或痢特灵片0.1—0,2克,将病鱼浴洗10—20分钟,或用映喃西林或痢特灵全池(缸)泼洒,浸洗数天,更换新水(用药比例为2毫克/升)。 (3)可任意选用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青霉素、链霉素、金霉素中的任何一种抗菌素溶于池(缸)中,用药量为每50千克水中投卡那霉素100万一150万单位;或庆大霉素16万单位;或青霉素80万一120万单位;或链霉素1克;或金霉素3—5克,还可用上述药液以注射器直接喷洗鳃片,效果也较显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