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水养殖南美白对虾技术

2025-4-21 19:53|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45| 评论: 0

摘要: 为搞好对虾养殖的病害预防,我们于2002年开展了渗透海水高密度养殖南美白对虾试验示范,取得了成功。现将全部过程与技术措施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养殖池于2002年春季新建长方形试验池10个。有效水面的面积2.2h ...
为搞好对虾养殖的病害预防,我们于2002年开展了渗透海水高密度养殖南美白对虾试验示范,取得了成功。现将全部过程与技术措施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养殖池

于2002年春季新建长方形试验池10个。有效水面的面积2.2hm2,平均每个单池0.22hm2,池深3.5m。

1.2配套设施

配有扬水站,淡水蓄水池6.67hm2,海淡水调解池1.33hm2,深机井一眼。每一个单池配套380伏3kw叶轮式和220伏750w单相纳米管充气式增氧机各一台,交替使用。

1.3养殖用水

1.3.1水源在海水沉淀蓄水池(133.3hm2)堤坝外面10m处,开挖一条宽6m,深2.5m,长lkm的渗水沟渠,作为养殖用水的水源。采取渗透海水与地下水混合,经调解后使用。

1.3.2水质状况渗透海水的盐度380/‰~40‰,机井为淡水,调配后养殖用水的盐度为28‰-30‰,pH值8.6左右。虾池进水采用60目筛绢网过滤,进水80cm,由于配水池内的基础饵料丰富,虾池进水后没进行施肥。

1.4苗种放养

由于当年建池竣工较晚,放苗时间为6月24日。苗种幼体来源于广东汕头,经本场专门培,体长规格在0.9—1cm,体质健壮、整齐、活力强。

1.5养殖管理

1.5.1饵料投喂放苗一周后开始投喂饵料,全养殖过程投喂大江、天邦、海森特牌配合饵料。前期,日投饵2次(早、晚),中后期日投饵4次。傍晚、午夜、凌晨投饵量占全天量的70%,白天占30%。在虾池内设置了饵料观察台,投饵1h后根据虾胃的饱满状况和饵料观察台的饵料余缺,调整饵料投喂量。

1.5.2水质调控池水盐度在28‰-30‰,pH值8.6左右,透明度30cm左右。为了保持池水水质的稳定全养成期以补充水为主。前期每10d一次,补充20cm,中后期每5d一次,补充20cm。每20d施光合细菌一次,每次5×10—6。

1.5.3病害防预虾池每次进水后,分别施0.5×10—6的溴氯海因或0.2×10—6的二溴海因全池交替泼洒,药物饵料采用大蒜汁和聚维酮碘喷涂配合饵料,凉晒后交替投喂。每15d一次,连喂3d。

1.5.4充气增养放苗一个月后,时间在7月25日开始启动增氧机。在正常情况下,从节约电费开支考虑,白天启动380伏3kw叶轮式增氧机,开机6h,其他时间开动220伏750W纳米管式充气增氧机,池水溶解氧含量始终保持5.6mg/L左右。

1.5.5日常管理每天早晚巡池,观察虾的活动、蜕皮、摄食情况,每10d测量一次体长,8月初对各池进行一次成活率和存池数量的测定。

2试验结果

经过110d的养成管理,2.2hm2虾池共计产虾9422.75kg,投喂饵料21870kg,饵料系数为1.16,平均规格17.3g/Jg,回捕尾数109.59万尾,放苗回捕率平均为54.8%,从放苗到收获没有发生病害死虾现象。销售价格平均22.56元/kg产值21.26万元,投入成本12.14万元。其中苗种费2万元,饵料费5.53万元,电费2.33万元,药费0.66万元,工资及其他支出1.62万元,获纯利9.12万元,平均每667m2利润2763元,效益显著。

3讨论

3.1渗透水预防病害效果明显

海水经过沉淀后渗透处理,兑加部分淡水的养殖用水方式,彻底阻断了海水直接人池,携带大量病害病原体的传播途径。从虾苗入池一直到收获,试验结果表明,病害预防效果明显,无病害发生,养殖成功率明显高于自然海水的养殖。

3.2出池规格小的原因

该项试验,由于前期放苗后,忽视了水位的及时补充,前期成活率估计偏低,饵料投喂量少。因而,造成了水体小、苗种密度大、饵料供应不足,是养殖规格小的主要因素。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