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蛙模式

2025-4-18 21:24|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23| 评论: 0

摘要: 一、基本要求:养蛙稻田要求水源丰足,水质良好;稻田保水性强;田间排灌渠道完善,满足蛙的生长要求。二、田间工程建设:加高加固田埂,在稻田的四周及中间开挖一“田“字形水沟,沟宽50cm,深50cm,沟的面积占稻田面 ...
一、基本要求:养蛙稻田要求水源丰足,水质良好;稻田保水性强;田间排灌渠道完善,满足蛙的生长要求。

二、田间工程建设:加高加固田埂,在稻田的四周及中间开挖一“田“字形水沟,沟宽50cm,深50cm,沟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在“田”字的中间,开挖一直径为2m圆形小池,以放置食台与黑光灯、遮阳网。在稻田四周拉建防逃网,建网时,选用高lm普通窗纱,沿田埂四周外侧布设。每间隔lm用细竹杆固定窗纱,窗纱下部埋人泥土15cm。另外,在稻田的进出水口处,要安装栏截栅,防止蛙从此处外逃。

三、插稻和放蛙:插稻:水稻选用单季稻,一般在6-7月份,插秧方法与常规无异,插秧后放蛙前先喷一次农药,杀死害虫。在秧苗返青后(插秧后1周左右),即可放蛙。放蛙应选择在清凉的早晨或傍晚进行。放养的幼蛙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残,规格整齐。放养规格控制在5Og以上。对于放养密度,以每亩放养100O-12O0只为好。

四、投饵:为了提高饲料利用率,应按“四定”原则投喂,饲料投在“田”字的中间饲料台上。饲料可选用蛙用配合饲料或蚯蚓、小鱼虾、切碎的动物内脏等,在饲料台的上方15-2OCM处,可以悬挂一黑光灯,夏季晚上8时至夜间12时,可开灯诱虫。因稻田天然饵料相对较多,饲料可少投喂或不投喂。

五、田间管理:田间管理的主要工作有每天巡回,检查蛙的活动情况和水质状况及水稻长势,决定投饵和施肥量。

六、蛙病防治:一般稻田养蛙疾病较少。但也须注意防病。应从提高蛙的体质,改善稻田环境人手,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七、捕蛙与收稻:捕蛙工作可在水稻收割后进行。

八、经济效益分析:以一亩田为例,6-7月份放入50克左右幼蛙1200只,经5-6个月饲养,至年底平均规格可达200克以上,存活率为95%以上,则可产出蛙228公斤,因稻田养殖,蛙食天然虫类较多,因而成本可降至每公斤6元以下,按年平均批发价格计算(每公斤16元),则亩净利可达2280元,稻谷收入400公斤,由于该稻田产出的为无公害大米,故粮食部门收购价较市场价高每公斤0.2元,为每公斤1.40元,折合收入560元,净收入400元,合计每亩总收入2680元,不失为农民发展效益农业的一个好项目。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