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虾养殖与管理方式

2025-4-17 22:00|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12| 评论: 0

摘要: 一、白虾在台湾养殖情形11985由农委会引入,分配三地饲养。由于当时草虾正好养与其他理由,故无继续饲养推广。21995因草虾难养,故由业者进口并在南部少量饲养,存活率约在6~7成;1996年存活率降到5成左右 ...
一、白虾在台湾养殖情形

11985由农委会引入,分配三地饲养。由于当时草虾正好养与其他理由,故无继续饲养推广。

21995因草虾难养,故由业者进口并在南部少量饲养,存活率约在6~7成;1996年存活率降到5成左右;1997年存活率更低,在七股地区约2~3成。

31998年在“凤调雨顺”无台风来袭,因养殖技术进步,存活率在6~8成,且2个月存后即达50~60尾斤,故掀起养殖热潮,产量达万吨。

41998冬季到1999年2月,因台风及气温下降,再加上有些种苗不佳,此期存活率不超过2成。

51999年春,因大量生产虾苗,苗价每尾从6角、3角、1.3角1角逐渐下跌,前途值得注意。

二、白虾对水质的需求

(1)水温

23~32℃都可养殖,但最适温为18~30℃,18℃摄食停吨,9℃死亡。

(2)监度

在5~40‰都可养殖,但最适温度为10~25‰,若慢慢减少可耐1~2‰温度

(3)pH

在80±03最佳,若pH低於70即受影响。

(4)溶氧

在4ppm以上,勿低於2ppm

(5)化学需氧量

在5~30ppm之间

(6)透明度

35±5公分

(7)水色

绿色或红棕色

(8)营养盐

磷酸盐0.1~0.3mg/L

矽酸盐2.0mg/L

氨能氮在0.4mg/L以下

氮磷比较大者可产矽藻

(9)异营菌

103-4cfu/ml

三、养殖管理

1选购优良或有认证的虾苗,最好自然交配生产者并防止其他虾种混入。

2放养密度每公顷40~150万尾。

3水深最好维持1.5~2.0米,底部有10公分泥土。

4水车每公顷最好20HP以上。

5一般虾池换水每日10~30%,产量为6~10公吨。若每日换水60~100%,产量为17~20公吨,若每日换水7倍,可达50~100公吨。

6每日喂饲2~4次,晚上吃70~80%,白天20~30%,而晚上8点时可吃50%。

7喂草虾料即可,一天四次者比一天二次喂饲者其成长快1.6~1.8倍。

8FCR约在0.85~1.6之间,视密度、养殖期大小而定

9摄食时间控制在1~1.5小时。10克重时每日投喂6.4%,15克时4.6%,20克以上时3.2%。

10白虾成长在2个月平均夏天可达9~12克,冬天8~10克,3个月约可达15~18克,成长速度每周2克。

11台湾白虾最高产量为每公顷15公吨,蓝虾约20公吨。

四、美洲虾(白虾)之疾病

白虾疾病之研究较草虾者更为进步,尤其是病毒方面。表一为主要的白虾疾病,目前以病毒性疾病最为严重,其中IHHNV,白斑症及桃拉病毒症为害最大。去年细菌性的NHP亦使美国德州的白虾蒙受损失。

五、池虾健康与虾池环境判定法

从近年来虾类难养与一些硕果仅存的成功经验,得知正确、精致且过时应变的小心管理,仍为养虾成功的不二法则。以往传统式的养虾方式或是因为虾价高涨而贸然投入的运气养虾法

,其能养虾成功且有获利的机会,已然减至最低。所谓优良的管理方式,即是在了解虾池的环境与池虾的健康后,所采取的一些正常或应急的有效措施,以维持养殖虾类继续成长的最低需求。因此了解池虾的健康与虾池的环境应为其后续管理的重心与依据。兹将其判定法分

述如下,在各项的前面标有O记号者,表示其有良好的健康度或稳定的环境,有助于虾类抽生长,反之标有记号者,系为不良的池虾与虾池,应及早寻求对策,否则必定损失不贷。至于标有△记号者,则视其他情况而定,较为复杂。此部份可参考养鱼世界1998年3月份之报告。

六、虾池管理的新观念与木桶效应

(1)白虾之遗传改良(选种)

包括成熟、产卵、抗病力及成长的促进,已有不错的成果。

(2)环境、鱼体与病害间的交互作用的正确理论。

(3)虾池管理的木桶之各木片的效应。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