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必然导致水环境污染,病害增多,因此,生态养殖成为促进我国养虾业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现将浙江省宁海南美白对虾生态养殖模式试验实例介绍给大家。 一、材料与方法 1.养殖池养殖池为棉地改造而成,对虾精养塘14亩分为6个小池,水深2.5米~2.7米,塘堤用40目尼龙筛绢网护坡,每塘有进出水口,按0.75千瓦/亩配备水车式增氧机,池周围用绢网围栏,防止杂蟹等有害生物进入。 2.放苗前的准备进水闸门安装60目筛绢袖形网过滤进水,5月25日~26日,一次性灌满水,用新氯或富氯对池水进行消毒处理后,用6.5公斤/亩"肥水精"培育基础饵料。 3.苗种放养6月11日放养无特定病原(SPF)虾苗95万尾,虾苗长度为0.8厘米~1.2厘米。 4.日常管理 (1)饵料与投喂 养殖全过程用配合全价颗粒料,日投饵3次~5次,沿虾塘四周投喂,投料量掌握在2小时吃完为好。 (2)水质管理 每日对养殖水体进行监测,要求pH在7.5~8.5,溶解氧>4毫克/升,总NH+4(NH3)-N<0.5ppm,NO-2-N<0.5ppm,温度或盐度在对虾适应范围内。每10天施用"佳纬"牌"活水素",降低氨氮、亚硝基氮,以达到维持微生态平衡的目的。每半月泼洒"底净"一次,以净化水质,调节pH值。增氧机每日开机6小时~8小时,特别注意阴雨天缺氧时,应备用一些"佳纬"牌高效增氧剂。 5.防病措施 除进水消毒外,养殖期每半月用新氯、富氯或溴氯海因进行水体消毒,同时每月应使用富碘一次,预防病毒病的发生;饲料中拌喂"佳纬"牌水产Vc、大蒜素、虾健康1号、解毒保肝散等抗菌强体药物,保证高产的顺利进行。 二、试验结果 1.产量对虾自9月10日开始地笼网捕,至10月22日结束,共起捕对虾10641.5公斤,平均体长11.2厘米,平均规格14.7克/尾,有效对虾养殖面积单产达760.1公斤/亩。 2.经济效益 对虾产值34万元,获利润11万元 试验完全达到了高产高效的目的,且在成虾养殖过程中,当其他池塘大量发病时,本池并未发病。全程换水量极少,成虾起捕运输成活率也明显高于其他未用药物的池塘,饵料系数偏高是因当地小饲料厂生产饲料的质量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