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螯虾的养殖技术

2025-4-17 21:38|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14| 评论: 0

摘要: 克氏螯虾(Procambarusclarkii)俗称龙虾”,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日渐为人们所认识并大量食用。从其甲壳中提取的“虾青素”、几丁质及其衍生物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饲料、农业和环保等方面。近年来,克氏螯虾 ...
克氏螯虾(Procambarusclarkii)俗称龙虾”,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日渐为人们所认识并大量食用。从其甲壳中提取的“虾青素”、几丁质及其衍生物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饲料、农业和环保等方面。近年来,克氏螯虾不仅在国内成为畅销的水产品,而且其虾仁、虾黄及整条虾出口亦迅速增加,随之也带来了大量捕捞,致使自然条件下的克氏螯虾资源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因此,开展人工养殖对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外需求,以及保护与开发资源,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克氏螯虾的生物学特性

1.1形态特征克氏螯虾属甲壳类动物,成虾体长70一130毫米(眼至尾扇距离),体型粗壮,甲壳呈深红色。虾体分头胸和腹两部分,头部有5对附肢,其中2对触角较发达,胸部有附肢,后5对为步足,前3对步足均有螯,第l对特别发达,与蟹的螯相似,尤以雄虾更为突出。腹部较短,有6对附肢,前5对为游泳肢,不发达,末对为尾肢,与尾节合成尾扇,尾扇发达。同龄的雌虾比雄虾个体大。雄虾第2腹足内侧有l对细棒状带刺的雄性附肢,雌虾则无此对附肢,这也是识别克氏螯虾雌雄的又一主要特征。

1.2栖息习性克氏螯虾喜荫怕光,光线微弱或黑暗时爬出洞穴,通常抱住水体中的水草或悬浮物,呈“睡觉”状。光线强烈时则沉入水底或躲藏于洞穴中,具有明显的昼夜垂直运动现象。

1.3摄食习性克氏螯虾食性杂,植物性饵料和动物性饵料均能食用,以前者为主。植物-性饵料有植物秸秆和水草等,动物性饵料有砸碎的螺蛳、小杂鱼和动物内脏等。饵料不足-或群体过大时,克氏螯虾常相互残食,大虾吃小虾,壳硬的吃壳软的,故其在蜕皮时以及蜕-皮后不长一段时间内最易被残食。另外饵料不足还会致使克氏螯虾越塘逃离。克氏螯虾-喜在水底摄食并多在夜间进行,摄食的最适温度为25℃一30℃,水温低于8℃或超过35℃摄食明显减少。

1.4繁殖特性克氏螯虾1年可产卵3—4-次。4月中旬至5月上旬,水温15℃以上,性成熟的雌虾便开始生殖蜕皮,整个蜕皮过程2分钟左右即可完成。蜕皮后雌雄虾腹部相对交配,交配时间持续5分钟左右。交配后3一10小时雌虾抱卵,卵的颜色为黄色。抱卵量随亲虾大小而异,个体大的抱卵多,个体小的抱卵就少,变幅在500—2000粒之间。雌虾饱卵期间,第l对步足常伸人卵块之间清除杂质和坏死卵,游泳足经常摆动以带动水流使卵获得充足的氧。卵的孵化与水温、溶氧量、透明度等水质因素相关。在35℃以下水温越高,孵化期越短,一般约需ll—15天。卵经过孵化后发育成幼虾,l尾亲虾最终“抱仔”约50—200尾,即繁殖成活率为10%左右。幼虾脱离母体后,很快进入第一次蜕皮,每一次蜕皮后其生长速度明显加快,一般发育成成虾需有4次以上的蜕皮过程。

2克氏螯虾正常生长发育的生态指标水体是克氏螯虾生存的环境,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克氏螯虾的健康和发育,良好的水质条件可以促进虾体的正常发育。试验结果表明:克氏螯虾健康生长对溶解氧需要的最低指标为3毫克/升,水体pH值适宜范围在7.5—8.5之间,水体透明度低于20厘米和高于25厘米时,克氏螯虾的生长发育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3鱼虾混养的主要技术

3.1鱼虾投放我们利用大丰市新团镇水产养殖场水面进行鱼虾混养试验,试验池是两口均为5亩的标准鱼塘,于1996年2月亩各投放草、鳊、鲢等鱼苗5000尾,然后分两组投放克氏螯虾:第l组为4月下旬投放规格为20—30尾/公斤的抱卵亲虾40公斤,第2组为5月下旬投放100一120尾/公斤幼虾80公斤。

3.2池塘处理上水前每亩用10一15公斤生石灰消毒杀菌,养殖过程中注意测控有关水质指标,根据水质和鱼虾发病情况用0.2—0.4毫克/升高锰酸钾或生石灰消毒。考虑到克氏螯虾喜荫,最好在塘边栽种水花生和黑麦草等饲草,并在水面上放养适量水葫芦、水花生,这样也利于克氏螯虾摄食、蜕皮、繁殖-等活动,且减少其相互残杀。

3.3饵料的投喂鱼虾混养,既要考虑虾的摄食特性,又要兼顾鱼对饵料的需求。试验中我们每亩水面投喂折合成千重250公斤的半腐状大麦、小麦、蚕豆等作物秸秆或10000公斤鲜水草作粗料。精料投放量较同密度纯养鱼的投喂量略高即可,一般掌握在350公斤/亩左右,其配料比为鱼粉27%、酵母粉18%、豆粕粉25%、大麦粉15%、小麦粉15%。

3.4鱼虾的捕捞期为了获得更高的养殖效益,克氏螯虾的捕捞期应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和虾体规格而定。通常6、7月开始用虾簖捕捞,规格大的上市,小的放回池塘,这样一直可以持续到10月底。而鱼的捕捞则安排在次年元旦和春节前后为宜。

3.5效益与放养密度关系在饵料投喂量一致的情况下,截止1996年10月底,第l组累计捕获成虾393公斤/亩,成鱼152公斤/亩,第2组累计捕获成虾400公斤/亩,成鱼147公斤/-亩,2组结果之间无明显差异。根据实际销售结果计算,亩效益均达到2500元,比纯精养-鱼净增加近1000元。鱼虾放养密度随放养时间而异,在实际应用时根据鱼、虾个体大小而定,将克氏整虾繁殖次数多和生长发育快这一特点考虑进去,可获较高效益。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