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鱼骨(HemibarbusmaculatesBleeker)属鲤科、鲤亚科、鲤属,是我国湖泊自然种群之一。在湖泊生长速度快,当年放流的夏花第二年即可长到250克,有的可长到500克。花鱼骨肉嫩味美,深受群众喜爱。其商品价值高,近几年售价高达每500克15—20元,市场需求有扩大的趋势。花鱼骨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喜食水生昆虫、水蚯蚓、螺、蚬、幼蚌及淡水壳菜等。由于湖泊增养殖,放养鱼类特别是鲤鱼放养量日益增加,同时水域生境也发生着变化,破坏了花鱼骨的自然繁殖和减少了自然饵料,导致花鱼骨鱼骨的自然种群量日益减少。采用人工培育夏花放流是维持花鱼骨自然种群量的一个有效方法。金鸡湖自80年代中期起每年投放6万尾左右的花鱼骨夏花,使花鱼骨的产量维持在每年7000千克左右,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花鱼骨人工繁殖 1.自然成熟亲鱼人工授精 (1)亲鱼花鱼骨性成熟年龄为Ⅱ冬龄,长江中下游地区花鱼骨自然繁殖在每年的4月中下旬,雌鱼喜在水草堆上产卵,为粘性卵。应用手抄网可捕到将产卵的成熟亲鱼,作为繁殖用亲本。雌鱼怀卵量随个体大小而不同,个体在250—300克的成熟花鱼骨鱼骨雌鱼怀卵量在800—10000颗,雌鱼个体大、成熟度好,鱼卵径较大,达1.5—2.0毫米。 (2)亲鱼雌雄鉴别生殖季节,成熟的雄鱼在吻部、眼下方到颊部有大量珠星,雌鱼则较光滑;雄鱼色泽也较雌鱼鲜艳。 (3)方法取刚捕的雌、雄鱼以(2~4):1的比例进行干法人工授精。擦干授精用的盆和鱼体,挤入鱼卵和精液,用羽毛或手轻轻搅拌,1~2分钟后冲水,在水冲起鱼卵的同时浸入棕把,使受精卵均匀地转移到棕把上,把棕把放在受精盆中10—15分钟,进行充分受精,以确保受精率。几年的实践结果表明这种方法的受精率达85%—95%。然后把棕把放入水泥池孵化。 2.自然亲鱼人工催产 收集春季捕到的亲鱼暂养在水泥池中,等水温在18℃左右注射催产药物HCG、LRH—A2、鲤鱼脑垂体(PG)等,剂量根据鱼的成熟度定,一般参照家鱼的注射剂量,雌鱼PG4毫克+HCG800~1000国际单位/千克或LRH—A210微克+HCG800—1000国际单位/千克,雄鱼减半,效应时间为16~18小时。亲鱼雌雄比为(1~2):1。水泥池内放入棕把,以便鱼产卵在棕把上,然后移去棕把或捕去亲鱼。 3.受精卵的孵化 花鱼骨受精卵的孵化期较长,在水温18℃,肌肉效应期约在受精后100小时出现,150小时后眼点出现,需170小时左右才出膜;在水温21℃,肌肉效应期约在受精后75小时,眼点出现约在110小时,出膜在受精后145小时。平均需3120度•时。 二、夏花的培育 120立方米/只、水深80—100厘米的水泥池,放养密度在300~500尾/立方米。 2.夏花培育 鱼出膜后,应把棕把取出以避免小苗钻人棕中死亡。花鳕鱼骨一般要在池底卧苗4~5天,腰点出现,即开食。前一周我们主要以泼豆浆为主,以后则以水蚤为主,搭喂豆饼、面粉,经一个月左右的养殖,鱼苗可达3厘米左右。观察肠内容物,发现有80—100个水蚤,还有少量的直链藻、栅列藻、空星藻等。 三、放流 在水泥池培育花鱼骨鱼骨夏花一般长到3.3厘米后生长速度会减慢,一是由于水质难以控制,二是没有足够的活饵料。选择晴好风小的日子,用密网把鱼苗捕获,然后尽快沿湖岸放人湖泊以便小鱼有栖息地。 四、技术要点和讨论 1.在花鱼骨人工授精过程中,由于雄鱼精子较少,所以尽量不要先试试挤精,以免浪费精液。把受精卵转移到棕把上时,一定要均匀,避免出现成堆现象,以免受精卵在孵化过程中发霉,影响孵化率。 2.从我们的实验可知花鱼骨夏花培育放养密度在300~500尾/立方米生长速度较快,这密度范围内鱼苗的生长主要受饵料的影响,推广养殖中建议放养密度为500尾/立方米。在养殖过程中,还发现人工饵料如菜饼、豆饼的养殖效果较差,而用水蚤喂养则鱼的生长快且规格整齐,分析原因主要是:①投喂人工饵料水质易变坏,影响鱼苗的生长;②花鱼骨喜食天然饵料且天然饵料营养丰富。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花鱼骨的大面积养殖,在人工饵料的研制上今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3.水泥池培育花鱼骨苗,由于水浅温度高,有利鱼苗生长,但青苔也容易生长,平时应勤捞,避免鱼苗钻人致死。花鱼骨各方面的耐受力较差,在养殖过程中水质的监控也很重要,溶氧应保证在4毫克/升以上。另外,出池时操作应轻快且在运输过程中避免鱼苗浮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