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虾苗土池繁育技术

2025-4-15 17:50|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35| 评论: 0

摘要: 大多数青虾养殖户,为了贪图省力,直接采用春季青虾养殖池塘卖剩下的抱卵虾原池自然繁殖虾苗,然后不经过清塘、晒塘,在原塘中直接进行下半年的青虾养殖,这样年复一年,循环养殖,产量、效益较差,其原因:一是虾种 ...
大多数青虾养殖户,为了贪图省力,直接采用春季青虾养殖池塘卖剩下的抱卵虾原池自然繁殖虾苗,然后不经过清塘、晒塘,在原塘中直接进行下半年的青虾养殖,这样年复一年,循环养殖,产量、效益较差,其原因:一是虾种性能退化,生长缓慢,养成的商品虾规格不大;二是池塘内繁殖出的虾种数量无法估计,虾苗大小悬殊,部分大虾苗到8月份长到3~4厘米已成熟,又繁殖出一批秋虾,造成密度过大。池塘虾种规格大小参差不齐,直接影响下半年青虾的上市率,严重影响池塘经济效益。

  我镇技术推广站的水产技术员,在青虾繁殖季节,利用成熟的太湖野生抱卵虾,开始进行土池专池繁育虾苗试验,2年来,实现每亩出虾苗50万尾、全年青虾养殖亩产量达75千克左右的好成绩,下面把青虾苗土池专池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1.清塘消毒

  虾苗培育池必须在育苗前20天做好池塘的清整及改造工作。然而在青虾孵化前(放抱卵虾前)15天进行彻底清塘消毒:浅灌塘水30厘米,让隐藏在泥中的泥鳅、黄鳝、螺类等自动出穴,然后用高效清塘剂或全杀威清塘药杀灭以上有害生物,用量:清塘剂100毫克/亩或全杀威400克/亩。2天后排除药塘水,每亩再用生石灰400千克全池撒施,酸性较大的池塘应多施,施后进水10~20厘米浸泡3~5天。

2.肥水

  生石灰消毒3~5天后,池塘进水至30~40厘米,每亩用一袋(2千克)高效育藻素或高效培水灵250毫升对水全池泼洒,新塘也可以施鹌鹑粪肥15~20千克,加水腐熟发酵后全池泼洒,3~4天后可见水色呈淡黄绿色或茶褐色,即用0.3克/米3溴氯海因或0.3克/米3虾菌净全池泼洒消毒,2~3天后,可见水色呈黄绿色或豆绿色,逐渐把水加到70~80厘米,即可放抱卵虾。

3.设置孵化箱和隐蔽物

  每亩孵化池设置亲虾孵化网箱3只,规格为2米×1米×0.7米,网目为9~10目/厘米2,用竹竿固定在池塘中,距离池底20厘米,透出水面20厘米,箱内放水花生0.5米2,呈条状排列,与网箱长边平行,供青虾攀缘栖息。若无网箱,也可直接在池塘中投放一些树枝、水花生或网片,沉入水中约30~40厘米,用作亲虾和幼虾栖息场所。

4.抱卵虾选择

  在5月中旬,从太湖渔民船中收购(最好从抄虾网船的渔获物中挑选)。抱卵虾个体要求规格5厘米以上,体质健壮、无伤残、抱卵量大,卵子颜色呈青褐色,成熟度较好且均匀一致。

5.放养抱卵虾时间

  一般掌握在5月中旬~6月上旬,每亩放养4~5千克抱卵虾,每个孵化网箱放养抱卵虾1~1.5千克;若无网箱,也可直接将抱卵虾放入池塘中孵化。

6.饲养管理

(1)投饲:抱卵青虾用豆饼或颗粒饲料进行投喂,为使青虾正常孵化,减少亲虾互相残食,应每天投饵一次,投饵量占虾体重的3%~5%。

(2)检查亲虾孵化情况:亲虾入池后,应每天巡塘检查亲虾孵化情况和捞除塘内蛙卵。待青虾孵化完毕(约7~10天),把孵化网箱连同亲虾取出池塘。

(3)施肥:亲虾入池后约3~5天,即可检查到幼体孵出来,此时要及时施肥,每亩施经过发酵的鹌鹑粪浆25~50千克(约折合5~10千克鲜鹌鹑粪量)或每亩泼洒250毫克培水灵。3~5天后水色可培育到黄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25~30厘米(此时池塘内已有丰富的天然开口饵料,用玻璃杯捞一杯池塘水,对着阳光,可见许多轮虫小白点)。

(4)适时添注新水,活化水质,促进天然饵料的繁殖生长:池塘投饵后,根据水质,每5~6天添水5~10厘米,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5~30厘米,使池水既肥又爽。

(5)投喂虾苗饵料:一般抱卵虾放养7~10天左右可孵化出幼苗,幼苗出齐后,即可每亩每天用0.5~1千克黄豆磨浆全池泼洒,每天泼2次,前期豆浆需过滤去渣,1周后,可投喂不经过滤的豆浆,10天后,在投喂豆浆中逐步掺入四号粉、鱼粉、豆饼细粉、煮熟的野杂鱼等。见到仔虾后,可直接投喂粉碎料在浅滩上,约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育,每亩可出虾苗50万尾左右,规格可达到1.5~2厘米,此时可起捕分池放养。

(6)病害防治:在青虾的苗种阶段,特别是幼体变态期间,较常见的寄生性病害有累枝虫、聚缩虫等,防止该病的发生主要在于经常保持水质的嫩、爽,而不能使水体老化。

(7)虾苗的捕捞:青虾幼体孵出后经过30天左右的精心培育,待幼体长到1.5~2厘米时即可进行分塘。虾苗可用鱼花网拉出,计数后即可进行成虾养殖。用拉网捕捞虾苗时,动作要慢,严防虾苗贴网窒息死亡。青虾苗不易用网全部拉净,拉网几遍后,再进行抽水捕捞,抽水时应注意用密眼网挡严密,以免虾苗随水抽走。捕捞的虾苗放在网箱中(应微流水增氧),待虾体正常后才能计数、运输、分塘,否则会造成虾苗大批死亡。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