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皱臂尾轮虫的培养方法

2025-4-15 16:42|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31| 评论: 0

摘要: 轮虫(Rotifer)是一群微小的多细胞动物,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淡水、半咸水和海水水域中,是水中浮游生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鱼类、甲壳类的重要的天然饵料生物,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对轮虫的生物学、人工培养 ...
轮虫(Rotifer)是一群微小的多细胞动物,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淡水、半咸水和海水水域中,是水中浮游生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鱼类、甲壳类的重要的天然饵料生物,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对轮虫的生物学、人工培养和应用进行过许多的研究,其中以半咸水种类—褶皱臂尾轮虫(以下简称轮虫)的研究最为深入,它具有生活力强、繁殖迅速、营养丰富、大小适宜和容易培养等特点,可至少在60种海洋有鳍鱼类和18种甲壳动物幼体的培养过程中应用。

一、轮虫种的分离

  培养轮虫首先需要有种轮虫,种轮虫可以由有关单位供应,也可以自己分离。褶皱臂尾轮虫生活在半咸水和海水中,当水温达15℃以上,在海边高潮区的小水洼、小水塘等小型静水体中,尤其水质较肥、浮游藻类繁生的水中,常生活着褶皱臂尾轮虫。可用网目为120微米左右的浮游生物网(即一般捕捞浮游生物的粗网)在这些小水体中捞取,最好是在清晨日出之前,轮虫向表层游动时捕捞效果更佳。先用网目为300微米的尼龙网滤掉其中的小鱼、杂物,再集中于容器中放置数小时。利用轮虫对缺氧或恶劣环境抵抗力强的特性,待桡足类及其他浮游生物等死亡沉于水底时,再用纱布或滤纸平放水面使浮在水上层的轮虫粘附其上,取出纱布把轮虫冲洗入另备的容器中,即可得到较纯的轮虫。按此方法再经2次~3次分离之后,可得到纯种轮虫。也可把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