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烂眼疾病的防治

2025-4-15 00:46|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17| 评论: 0

摘要: 病状:病虾多伏于水草或池边水底,有时浮游于水面旋转翻滚。疾病初期,眼球肿胀,逐渐由黑变褐,随即溃烂,严重者整个眼球烂掉,仅剩眼柄。细菌侵入血淋巴后,变为菌血症而死亡。病原:病原为非01群霍乱弧菌。菌体短 ...
病状:病虾多伏于水草或池边水底,有时浮游于水面旋转翻滚。疾病初期,眼球肿胀,逐渐由黑变褐,随即溃烂,严重者整个眼球烂掉,仅剩眼柄。细菌侵入血淋巴后,变为菌血症而死亡。

病原:病原为非01群霍乱弧菌[Vibriocholerae(DOg—1)]。菌体短杆状,弧形,单个存在,有时数个菌体联成S型,极端单鞭毛,能运动,革兰氏染色阴性。生长最适温为37℃,能在无盐蛋白胨水中生长,盐度在5—20时生长最好,pH5—10都能生长。由此可看出该菌适于低盐、高温、微碱性的水环境中生长繁殖。

临诊:肉眼观察虾体眼球溃疡的状况可以诊断,将溃烂组织制成水封片,在高倍镜下观察,可见许多短杆状具有动力的细菌。

流行情况:发病季节为7—10月,以8月最多。中国对虾、长毛对虾常被感染,感染率一般为30%~50%,最高可达90%。散发性死亡,死亡率不高,但严重影响生长,发病虾比同期的健康虾明显小。此病主要见于河口低盐度区,或不进行清淤消毒池底污浊的虾池。亲虾越冬期由于越冬条件不适或眼球受到损伤也会出现烂眼病。

预防:①同红肢病①—④。②选留亲虾时谨慎操作,避免虾体受伤;越冬池四周距池壁5—8厘米处设置防护网,水温调控在8+1℃,不惊扰亲虾。

治疗:①全池泼洒漂白粉,使池水成1毫克/升。②同时在饲料中加入0.05%~0.1%的氯霉素或0.1%—0.2%的土霉素,制成药饵,连续投喂7—14天。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