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虾是余杭区农业结构调整中发展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水产养殖品种,目前全区青虾养殖面积达到3.9万亩,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商品青虾价格波动较大,造成效益起伏也较大。如何提高青虾养殖塘经济效益,是广大农户十分关心的问题。近年来,塘栖镇积极探索推广青虾养殖新技术、新模式,通过采取立体养殖、青虾沼虾混养等办法,对提高产量、增加效益产生了明显成效。去年以来,该镇又开展了青虾养殖池塘套养花鱼骨的试验,取得了每亩增收200余元的良好效果,为提高青虾塘效益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今年该镇将推广青虾塘套养花鱼骨面积1500亩。 花鱼骨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中小型名贵鱼类,具有食性杂、适应性强、养殖范围广等优点。去年7月3日,塘栖镇从省淡水研究所引进花鱼骨夏花鱼苗1万尾,直接套养在50亩青虾养殖塘,经8个多月时间的养殖,目前花鱼骨平均规格达到150克左右,部分池塘花鱼骨已经上市出售。如该镇鲶鱼角村农户金楚云,在2亩青虾塘中套养规格为2—4厘米/尾的花鱼骨夏花鱼苗500尾,在不增加饲料等其它投入的情况下,至今年3月1日干塘起捕,共收获花鱼骨29.68公斤,成活率51.6%,收入528.04元,除去鱼苗成本100元,净收入428.04元,平均每亩增收214.02元。 青虾塘套养花鱼骨成本轻,效果好,值得推广。这种模式主要有以下好处,一是管理简便,养殖期间按一般青虾塘管理即可,无需增加饲料等其它投入;二是由于套养的花鱼骨可摄食青虾蜕下的软壳、弱小幼虾及浮游生物,从而有利于控制青虾密度,保持水质清新,促进青虾生长。如上述池塘青虾亩产量比去年提高20公斤,且商品虾规格较大;三是花鱼骨为新开发养殖的特色品种,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市场畅销,目前150克以上的商品花鱼骨售价达到24元/公斤,150克以下的也有12—16元/公斤。 青虾塘套养花鱼骨一般亩放夏花鱼苗200—300尾,或冬片鱼种100—150尾(套养密度不宜过大,否则将与青虾争食),可采取虾笼捕大留小或干塘起捕。花鱼骨养殖可采取专养模式,早春季节每亩放养鱼种2000—2500尾。花鱼骨具有以浮游动物为主食的特殊性,因此采取以投喂人工饲料为主,施肥培育浮游生物为辅的饲养方式,可达到理想效果。花鱼骨从鱼苗到性成熟(250克—300克)前这一阶段,生长极为迅速,性成熟后生长缓慢,如将起捕规格定在250克/尾左右时能显著提高产量和效益。 深化青虾养殖,除了要不断探索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当前还须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努力完善池塘条件,特别是稻田养虾,目前水位普遍过浅,应采取挖沟、加高塘埂等办法扩大水体空间;二是加快青虾种质改良步伐,通过引进野生原良种及开展人工选育,繁育优质苗种,扭转因长期近亲繁殖而导致的种质性状退化问题;三是充分利用已注册的“笤溪”牌商标,通过抓好园区建设、品牌建设、市场建设等,着力提高产业化水平。
![]() |